日前,由廣西地質勘查總院組織實施的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大規模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廣西頁巖氣找礦潛力預測》取得階段性成果,廣西頁巖氣找礦工作將繼續深入展開。
為了盡快查明廣西境內頁巖氣層位、賦存狀態及區域,廣西地質勘查總院積極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大學(武漢)開展技術方面的合作,以頁巖氣找礦理論及先進方法為指導,以各項分析測試結果為依據,綜合廣西沉積及構造地質條件,預測廣西頁巖氣找礦前景區,為下一步頁巖氣找礦工作打好基礎。
項目于2012年8月開始實施,重點對廣西境內晚古生代-中生代黑色泥、頁巖出露區進行路線調查、剖面測量及剖面修測,根據任務書要求,選擇在桂中太陽村附近下石炭統寺門組出露區施工一口柳頁一井調查鉆孔,通過系統的采樣及一系列相關的測試分析,并根據測試結果,厘定已達到或超過有機碳含量2%的黑色泥頁巖層(氣源巖)范圍、厚度,劃分出有利頁巖氣成礦預測遠景區塊。
截至2013年8月,該項目已經完成所有工作量及報告的編寫工作。通過有機地球化學和儲層物性分析結果顯示,廣西境內的桂中坳陷和丹池盆地的中下泥盆統、下石炭統發育的黑色泥頁巖的有機碳含量局部層段超過氣源巖有機碳含量至少為2%的行業標準,儲層物性條件有利,達到頁巖氣成藏的基本要求。項目組綜合地層、盆地演化、構造及分析測試結果等條件分析,認為桂中坳陷和丹池盆地具較好的頁巖氣找礦前景。在下一步工作中,廣西地質勘查總院頁巖氣項目組將結合新技術、新方法,針對上述兩個區域開展更深入、系統的頁巖氣地質條件評價工作,力爭取得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