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市場品牌較為分散
當前中國培訓業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類培訓機構呈爆發性增長。中國各類培訓機構已達數百萬家,英語、IT、少兒教育成為培訓產業的三大支柱。各類細分市場,包括從幼兒園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各類校外培訓、教育技術行業等市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
培訓教育業的連鎖企業數量正在穩步增長,行業正逐步走向成熟,全國性連鎖品牌正在形成,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其中IT培訓市場的品牌集中度較高,相比之下,其它培訓教育領域的市場集中度還較為分散。
2、市場日益細分化,行業熱點隨之轉移
隨著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的逐漸增多,行業發展規模的逐漸擴大,教育培訓行業競爭逐漸趨向激烈。大量資金的涌入加速了行業整合的趨勢,專家指出,今后幾年我國教育培訓市場將會逐漸細分,以下幾個細分市場將會成為行業熱點:
(1)管理培訓
據國家統計局、工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現有注冊企業796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超過40萬家,預算內企業20萬家,如果管理培訓能夠在中國廣泛普及,那么市場前景相當可觀。到2012年底,這個市場的價值將達到500億元,可以預見高管培訓將成為商學院收入的主要來源。業內專家也有相同觀點,對商學院而言,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不授予學位證書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在美國,來自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的收入要占學院總收入的60%至70%。而在中國,這樣的課程還只是剛剛起步,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也沒有超過1/3。
(2)IT培訓
隨著“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策略的深入人心,許多人的工作開始與計算機緊密相連,甚至不可分離,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工種需要進行IT技能的培訓。據統計,目前IT業已經有200多種認證。不算各類社會IT認證,每年僅參加教育部、勞動部和人事部組織的IT認證考試的人員就有500多萬人,面對如此規模的培訓需求,我國IT培訓認證市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數據顯示,國內IT認證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遠高于全球12%的增長速度。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預測,到2012年底,信息產業總值將達到18000億元人民幣。在這樣的形勢下,IT培訓的勢頭將有增無減。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表明,我國IT業目前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40萬人以上,除去每年高校不足7萬人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外,還有近40多萬的人才空缺,而這40萬的人才空缺靠什么來彌補呢?毫無疑問,將由IT培訓機構培養出來。
(3)外語培訓
外語培訓一直是培訓市場的主力軍,據保守估算,中國每年約有2500億元的市場空間。出國留學熱的不斷升溫,將進一步促進外語培訓市場的發展。然而,就在外語培訓熱的表象后面,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目前上海共有1000多家外語培訓機構,其中教學質量有保證的正規機構只是少數,大部分是采用掛靠方式開展招生活動的“臨時戶”。二是培訓課程過于雷同。大多數培訓機構的課程研發能力不夠,而是奉行“拿來主義”,拷貝別人的課程,導致培訓課程“千人一面”的現狀日趨嚴重。三是培訓質量堪憂。據上海市消費者協會的消息,外語培訓已成為目前消費者投訴的“火力區”。
3、外資企業及資本空前關注,產業進入資源整合期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國教育機構在中國投資辦學的有關限制的逐步取消,外國資本和教育機構紛紛搶灘中國教育培訓市場已勢在必行。外資的入駐,競爭的加劇說明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正在快速的增長,同時也說明了中國教育正在跟國際接軌,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莫大的好事,但是對于中國教育培訓界來說,卻是沖擊。今后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產業已經進入資源整合階段。但是也只有在壓力之下,才能使得本土的教育培訓機構更加的走向成熟,走向專業化,跟國際接軌。
4、教育培訓機構向品牌化發展
在未來,中國教育培訓業的品牌化格局已經逐漸形成。例如:英語培訓領域將是新東方、環球雅思等這樣的機構領跑英語培訓市場;職業教育將是安博、北大青鳥等機構占據職業培訓市場份額;中小學課外輔導領域將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優勢占據全國市場,最后將形成像家電業和電腦業,大品牌割據市場的格局,各個大品牌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圈地擴大,將標準化和專業化的運營模式向全國推廣,這也將是中國教育培訓業的未來發展主流策略。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