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西安召開的全省文化局長座談會上傳出信息,以全面建設“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百姓富、生態美”的西部強省及“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的“陜西夢”為目標,上半年全省文化建設活力奔涌,文藝創作、文化民生、非遺保護等項工作亮點紛呈,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全省文藝創作進一步繁榮。上半年,省文化廳繼續大力扶植藝術科研、藝術創作和藝術人才培養,向文化部申報“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課題”86項,召開3次全省劇本討論會,遴選出了《家園》等30多部優秀劇本。省戲曲研究院李東橋榮獲“二度梅”,趙楊武首獲“梅花獎”,陜西“梅花獎”獲得者已達12位。陜西省選送的《欲空》、《西安鼓樂》、《紅都組合》、《太陽神鳥》、《穿越》等作品參加多項全國展演,成績優異。備受各界關注的是,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支持下,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申辦工作進展順利,目前,申辦籌備工作扎實推進,正積極準備迎接文化部考察。同時,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參演、全省文藝創作工作座談會、陜北民歌大賽、“美麗陜西”美術創作大賽等活動籌辦工作也在有序進行。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文化建設重點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投入力度加大,省圖書館擴建項目、省藝術館、西京大劇院、省文化藝術中心、渭南市藝術中心、寶雞市圖書館以及25個重點鎮綜合文體中心等項目籌建工作進展順利。“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文化共享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流動圖書車、“縣級兩館一院”維修改造、鄉鎮文化站設備購置、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村級文化活動器材配送等全面鋪開。在文化惠民方面,研究出臺了《陜西省省級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實施細則》,成立了省級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領導小組,建立專家庫,組成群眾監督員,確定23個演出團體、540場演出參加第一批2013年省級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演出活動。
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體系繼續完善。全省共有77個項目通過了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初評,非遺名錄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重點對西安鼓樂等珍貴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將項目的技藝特色、代表性作品、表演或制作過程進行采集、記錄、整理、立檔、保存、研究,將這些即將消失的珍貴技藝、技能和知識傳承下去。向文化部推薦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積極推進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單位)建設,以點帶面促進文化經濟發展。6月份,在渭南市成功舉辦第八個國家“文化遺產日”主會場活動,通過現場展演展示活動,進一步擴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影響力。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