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經濟咨詢機構IHS環球透視(以下簡稱IHS)汽車部門預測,截至2035年全球將擁有近54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而全自動化汽車的推出速度會相對較慢。
IHS表示,預計至2035年自動化駕駛汽車全球總銷量將由2025年的23萬輛上升至1180萬輛,而無人駕駛的全自動化汽車將于2030年左右面世。研究還預測,到2050年之后,幾乎所有汽車或將是自動駕駛汽車或自動駕駛商務汽車。
IHS預測,至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占汽車總銷量的0.2%。至2035年,隨著無人駕駛變成現實,這一數字將上升到9.2%。該公司在一篇報告中預測,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電子技術將使汽車售價上升7000美元至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373元至60533元)不等,至2030年和2035年則會分別回落至5000美元和3000美元。
IHS表示,2035年北美地區自動駕駛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350萬輛,占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總銷量的29%。中國和西歐將緊隨其后,分別占24%和20%。
在過去的兩年中,自動駕駛汽車激發了公眾的想象力。美國密歇根州、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少數幾個州已出臺允許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法律。而在沒有相關法律的賓夕法尼亞州,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也正在進行中。
IHS汽車信息娛樂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首席分析師Egil Juliussen與IHS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資深分析師杰里米·卡爾森共同撰寫了這份研究。Juliussen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對社會、駕駛員和行人均有益處。自動駕駛汽車的交通事故發生率幾乎可以下降至零,即使受其他汽車交通事故發生率的干擾,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份額的高速增長也會使整體交通事故發生率穩步下降。自動駕駛汽車的行駛模式可以更加節能高效,因此交通擁堵及對空氣的污染將得以減弱。”
自動化汽車可以為美國節省數千億美元的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擁堵成本以及運輸過程中以人力提高生產力的成本。但它也可能使客運和貨運過程涉及的數百萬人失去工作。如果自動化汽車足夠可靠,總有一天政府或將禁止人類駕駛員駕車,因為美國每年90 %以上的交通事故人員傷亡是由駕駛員失誤導致的。
密歇根州運輸部部長Kirk Steudle曾于11月向美國國會報告,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將意味著政府對超寬車道、護欄、減速帶、寬路肩甚至停止標志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可以大大減少。
不過,IHS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主要技術風險是軟件可靠性及網絡安全性。障礙在于自動駕駛汽車法律框架的實施和政府規章制度的設立。
盡管部分汽車制造商發表聲明,但IHS估計全自動化汽車至2020年還難以面世。相反,IHS預測首款面世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配備人工駕駛程序,以“自動駕駛”模式行駛。
早在11月,通用汽車公司資深負責人麥克·羅賓遜曾表示自動駕駛汽車 “在可預見的未來” 尚不可能出現,人工駕駛未來還將保持一段時間。而日產汽車公司則堅持到2020年將推出自動駕駛汽車。日產技術規劃高級經理安迪·克里斯滕森指出,公司CEO卡洛斯·戈恩曾下決心至2020年將日產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
卡內基·梅隆大學無人駕駛汽車研究項目負責人Raj Rajkumar表示,他相信“無需人工控制的全自動駕駛系統只需到本世紀20年代就能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