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強麥近月合約由于在庫倉單數量有限而繼續走高,但遠月合約在需求不旺、現貨價格低迷以及新作小麥豐收在望的影響下大幅下跌,4月下旬的反彈無疾而終,重回跌勢。
小麥現貨價格"跌跌"不休
春節后,國內面粉開始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同時,禽流感影響暫未消退,養殖業擴張步伐受阻,使得次粉、麩皮價格不斷地走低,因此,面粉加工企業利潤急劇縮水,甚至出現虧損,春節前搶購小麥的局面不復存在,小麥現貨價格不斷走低。特別是3月以來,國內小麥現貨價格加速下跌。據監測,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產區小麥現貨價格從3月初至今下跌了近100元/噸。
臨儲小麥量價齊跌
政府收儲小麥量過大,掌握糧源較多,因此,政府每周例行的最低價格小麥拍賣成交情況往往可以看作國內小麥需求強弱的風向標。但從3月初以來,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成交數量和成交均價雙雙走低,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國內小麥現貨市場需求低迷。5月7日安徽、鄭州兩市場共拍賣國家臨儲小麥100.8萬噸,成交15.8萬噸,成交率為15.7%,而3月初的成交率則在76%以上。昨日鄭州市場成交均價為2353元/噸,安徽市場成交均價為2387元/噸,兩者都有所走低。
玉米價格低迷,拖累小麥價格
去年我國玉米豐收,而養殖業和玉米深加工業持續不景氣,導致玉米價格持續低迷,大多時間內玉米價格保持在1.00—1.05元/斤。前幾年玉米價格高于小麥價格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使得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消費的做法幾近消失。而長期以來,玉米和小麥價格存在穩定的比價關系,玉米價格低走使得市場不看好小麥價格。
新作小麥豐收在望
政府連年實施最低價小麥收購政策,2014年最低收購價在去年10月麥播前就已公布,并且繼續抬高,這使廣大糧農種糧積極性得以提升。據統計,今年的小麥播種面積比往年增加100萬畝。近期國內小麥主產區雨水充足,氣溫偏高,小麥長勢為近年來最好。目前距離新麥收獲僅剩一個月,如果后期不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那么繼續實現豐收、增產將是大概率事件。另外,去年4月底出現的倒春寒今年沒有再次發生,這更有利于對天氣要求嚴格的優質小麥的生長,今年的優質小麥產量可能大幅增加。
從技術上看,強麥1409合約價格始自4月中下旬的反彈受阻于60日均線,昨日的長陰線跌破各均線似乎拉開新一輪下跌序幕。操作上可謹慎逢高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