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成藥制造業80%以上都是小規模企業,生產與經營十分分散,同質化現象嚴重,唯有宣傳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
(一)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對于中藥制造行業來說,行業的上游供應商主要是中藥材培育等行業,這類供應商規模大小不等,數量比較多,近幾年,由于甲型流感的爆發,中藥材需求增加,價格大幅上升,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下游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
中藥制造行業的購買者根據銷售渠道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機構,如醫院,這類客戶實力雄厚,一般是大額訂單,議價能力和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另一類是普通消費者,這部分用戶主要是中藥產品的直接消費客戶,這類客戶相對醫療機構每次購買量較小,但購買者基數較大。盡管中藥產品種類眾多,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比較強。
(三)現有企業間的競爭
中藥制造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據統計,2012年中藥制造行業企業數達到1900多家,生產同一類產品的企業數量十分多,消費者的選擇余地較大。首先,競爭參與者范圍廣泛,在中藥制造行業各個領域展開競爭。其次,隨著前期在建及擬建項目的不斷開展和建成,產品更新快,新產品不斷涌現。再者,隨著中藥原材料價格的普遍上漲,行業利潤降低。企業間的競爭更日趨激烈。
另外,中藥制造行業的品牌化競爭加劇。中國中成藥制造業80%以上都是小規模企業,生產與經營十分分散,同質化現象嚴重,唯有宣傳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獨特的產品設計、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表現形式、恰當的傳播媒體、最佳的投入時機、完美的促銷組合等等諸多方面都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因素。部分企業宣傳投入大但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如三株、飛龍等。因此,業內企業在品牌宣傳上的競爭日益激烈。
(四)新進入者的威脅
中藥制造行業潛在的競爭對手主要來自上游或下游企業的縱向一體化,不管是來自上游或者下游企業,這些企業進入中藥制造行業之前主要經營的是與中藥制造行業相關的企業,自然具備一定的實力和能力。另外,由于中藥制造行業也是技術密集型企業,一些新型企業在獲得新技術時投產,容易形成壟斷的產業化效益,有可能在某個領域形成明顯的優勢。
(五)替代品的威脅
化學藥品給中藥產品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在國際藥品市場上,化學制劑占有巨大的比重;在中國,化學藥品的銷售額也始終高于中成藥。消費者由于各種原因,對藥品的選擇有不同的偏好,同種疾病,中西成藥之間又具有可替代性。西藥由于療效迅速、適應癥廣而有相當數量的消費群,相比之下,中藥則主要集中在內科、皮膚外科的幾個少數病種,影響了患者對中藥的選擇。但中藥的純天然、標本兼治,尤其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疑難病療效顯著等化學藥品所不具備的優點使中藥和化學藥品各具優勢。
中藥制造行業產品的替代作用也體現于行業內部,中藥產品具有多重療效,例如普通的夏桑菊顆粒,就具有清肝明目,疏風去熱的功效,而廣東涼茶顆粒也具有類似的功效,產品的替代作用十分明顯。隨著中藥制造工藝的不斷創新和融合,這種替代作用將十分明顯。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