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農殘事件給了很多人當頭一棒,受污染的藥材種類有三七、人參、枸杞、金銀花、紅棗等等,都是些常用藥材。為什么會是它們?
6月24日,境外機構披露檢測報告引發的中藥農殘事件給了很多人當頭一棒——多數民眾會驚訝于連中藥都有毒,顧慮今后還能不能信中醫。
在中藥農殘事件引起恐慌的時候,我們也不妨看看受污染的藥材種類:三七、人參、枸杞、金銀花、紅棗等等,都是些常用藥材。為什么會是它們?
河北巨鹿是金銀花之鄉,2003年“非典”期間,由于當時瘋傳金銀花的藥效,當地金銀花的收購價最多達到了每公斤兩三百元,而之前通常只在三五十元上下徘徊。巨大的利潤誘使很多農民開始種植金銀花,以至現在到巨鹿連路邊都隨處可見這種植物,幾乎成為城市綠化帶。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喝金銀花茶,用金銀花牙膏,把金銀花當正常的飲食品。在巨鹿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小縣城,很多人通過倒騰金銀花變成了百萬富翁。
這種藥食同源的做法,其實這些年已經有不少中醫提出了預警,認為藥食不分,沒有醫囑一定會吃出問題。但很多人,尤其是自認為熟悉中醫養生的人都表示這些話都是因為中醫們怕自己失業——既然中醫里來來回回開的方子就那幾服,為什么就不能自己買回來當飯吃?結果先是枸杞紅棗這些傳統上可以食補的食材,再是人參三七這些傳統上就是藥物的材料,最后統統都變成了食物。對前者的影響倒還不算大,后者就不同了。
諸如人參、黃芪、三七、金銀花等等在內這些藥材,原本產量比較有限,它們在自然界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具有根據外部環境自我調節產量的能力。當然原本的需求量也有限,中藥方一般以“錢”——一種只有“兩”的十分之一的重量單位來計量,如此,為何某些藥材一年能消費上萬“噸”之巨?
商家們的眼光總是獨特的,當他們發現這些藥物平時吃了也不會怎么樣,于是開發成調料,開發成飲料,還有的做到牙膏里。經過商業宣傳,再加上多年來“藥食同源”理論的熏陶,大家便都一擁而上開始購買。而隨著價格上漲,農民由此嘗到了甜頭,擴大種植面積成了最直接的選擇。
巨鹿的金銀花種植便是這個大環境下的縮影。不光巨鹿,全國只要以金銀花為特色農業的地區都在擴大種植面積;也不僅是金銀花,各類能夠進入普通百姓餐桌的藥材也都在擴張。于是,下一步很嚴肅的問題便是如何保證畝產,蟲害、旱澇等狀況時該如何應對。
可以看到,當藥材變成普通食物的時候,農藥、化肥就變成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五月份正是金銀花盛開的季節,也正是諸如蚜蟲之類的蟲害開始蔓延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到巨鹿參觀,可以看到金銀花種植園里很多忙碌的身影,按壓農藥桶手柄的節奏一上一下,錯落有致。
農殘事件爆發之后,不少藥材緊接著都將會面臨無人購買而價格下滑的問題,中間商可以改行,可是已經把土地用作中藥種植的農民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種。
追求藥材食療的做法和吃野味嘗鮮的做法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都是把一些本不該作為食物的材料硬加入食譜,結果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吃野味讓野味滅絕,而吃藥材卻讓藥材遍地開花,只是遍地開花的代價是藥材的品質下降。是時候審視一下我們的食譜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