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電價體系。不過這個問題在李成仁眼中卻是一個偽命題。李成仁常年研究國內外電價比較,他認為,“我國的電價體系不是太復雜,而是太簡單了。”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李成仁
對于交叉補貼的合理性,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專家認為,對居民的交叉補貼是電價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過去居民用電量不大,交叉補貼的影響也不大,但隨著居民用電量的不斷攀升,這部分補貼的影響越來越大。李成仁則認為,從經濟學看電價交叉補貼肯定是不合理的,有悖于“公平負擔”的定價原則;但從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等民生角度看,我國交叉補貼的原則是富裕地區補貼貧困地區,工商業補貼居民,又是合理的。
今年2月17日,保加利亞35個城市有數萬人舉行示威游行抗議高電價,要求政府下臺或者電網企業重新國有化,這開了因電價問題導致政府辭職的先例。當年該國鼓吹和制定全面拆分和私有化方案的人已不知所蹤,而電網私有化中的暴富者,則在市場法則下無法撼動,令人深思。
我國的電價問題不是太復雜而是不靈活
有媒體認為,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電價體系。不過這個問題在李成仁眼中卻是一個偽命題。李成仁常年研究國內外電價比較,他認為,“我國的電價體系不是太復雜,而是太簡單了。”
盡管電價有上網電價、輸配電價、銷售電價、工商業電價、居民電價等一系列人們難以搞清的名詞,但李成仁認為,我國目前的電價目錄已經簡單很多。從用戶電價類別看,一般只有居民、大工業、一般工商業和農業四類;從電價標準看,一般情況下用戶電價全省統一,沒有地區差別、城鄉差別。說我國電價體系復雜的人,大多沒有見過國外的電價目錄。查閱美國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PG&E)的電價資料,發現了五花八門的電價目錄:一般用戶分為8種電價模式,工業分為3種,照明分為9種,農業電價還分為大農業和小農業兩大類等。
“其實,我國電價的問題不在于電價體系是不是復雜,而在于機制是否靈活。”李成仁說。
在去年的“中國電力與能源”研討會上,很多專家認為電力體制的關鍵問題是價格機制無法反映需求與稀缺程度。李才華認為,今后電價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曾任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俞燕山也認為,我國電價機制的不合理體現在電價不能化解煤電矛盾,不能調節生產消費行為。今后要實現市場和政府“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兩方面協調。李成仁認為,大家對電價詬病的一個主要方面是銷售電價不能及時反映上網電價的變化以及電煤等電力成本,因此也無法用價格杠桿引導用戶合理用電和節約能源。
實際上,“市場煤、計劃電”的定價模式已經成為整個電力行業“不能承受之重”。“十一五”期間,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上漲,電力企業累計增加成本6000億元,導致行業效益大幅度下滑,電力企業負擔沉重。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