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03年里,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劉永元相對平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平庸。劉永好、劉漢元以及劉漢、劉滄龍兄弟,這三個有著相同姓氏的富豪,其實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把自己的公司變成四川乃至全國企業界的旗幟。在平靜的2003年之后,2004年,這幾個富豪會呈現給我們一幅什么樣的圖譜呢?
劉永好:敏感的金融神經將再度使其成為市場中的明星
劉永好曾經把自己旗下的產業比喻為一架“飛機”:“飼料產業是主體,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是兩翼,乳制品是頭,而化工產業則是機尾。”現在劉永好的“飛機”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了,對于這架“飛機”,暫時不會增加什么重要的部件,頂多是再搭配些裝飾,比如在零售行業開一些商場等。
劉永好現在最重要的是對這架“飛機”進行“維修檢查”。
乳制品行業是劉永好近年來動作最大的一個行業。在2002年迅速掀起并購浪潮后,經過短短的一年左右時間,劉永好并購了10多家全國各地的乳品企業,總資產達到了10多億元。但始終遭人詬病的是,這些企業都是些地方性小企業,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規模和品牌的優勢。在國內乳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劉永好在2003年放慢了收購的步伐,開始尋求整合的路徑,“新希望”統一的品牌和運作計劃正在逐步出臺。可以預計,2004年國內乳業不會安靜。
而在金融業,強調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的劉永好,除了穩居民生銀行大股東的交椅、成為福建聯華信托的第二大股東外,還在上海成立投資管理公司,準備介入金融市場。而此前,劉永好曾頻繁地游走在國外金融機構間,一方面尋找戰略投資者,另一方面則是招賢納才。據悉,國內已經有一家著名證券機構的副總裁加盟。分析人士認為,敏感的金融神經將再度使劉永好成為市場中的明星,而這一時間極有可能定格在2004年。
與金融投資和乳制品行業類似的是,在房地產和化工行業,劉永好同樣表現出強勁的擴張勢頭。很顯然,在“飛機”造好之后,劉永好現在更像是一位機長,指揮著新希望各個崗位上的操作員完成自己的目標。當然,2004年我們依然會看到劉永好奔走于各個論壇之間,發表著自己的演講、陳述著自己的觀點、接受媒體的采訪,還是那么彬彬有禮地微笑。
劉漢元:人們將看到“通威魚”游進全國各大城市
劉漢元是四川另一位能與劉永好媲美的富豪。實際上,劉漢元比劉永好更具有傳奇經歷。雖然劉漢元才39歲,比劉永好小了整整12歲,但是年輕的劉漢元在企業管理方面的沉穩大度毫不遜色于劉永好的家族成員。
2003年,通威在反復向人們述說著自己的一個夢想:成為世界最大的水產企業。劉漢元的計劃是,從水產飼料向上下游延伸,從上游的種苗繁育依次向下的飼料、養殖、水產品深加工延伸,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現在,“通威魚”的推出是向產業鏈縱深發展的第一步,接下來,所有人都明白,劉漢元將繼續推行這一計劃,2004年,人們將看到“通威魚”游進全國各大城市。
當然,要成為全世界最大,就不能囿于國門,劉漢元將越來越多地把市場部分向國外轉移。與劉永好相比,劉漢元的企業雖然也涉足了許多的產業,但是毫無疑問,劉漢元的飼料行業在集團中占據著絕對核心的地位。
這種情況在2004年也許會有所改變。這種改變來源于劉漢元與資本市場緊密聯系。據了解,通威醞釀了幾年的IPO也許會在2004年有些眉目。在2003年10月左右的時候,就曾經有消息說通威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但是這個消息在2003年最終沒有了音信。這位在各項富豪榜都排名靠前的富豪,個人總資產已達30多億元,如果其公司上市,排名者是否將會計算出另一個天文的財富數字?
與以前那個不善言辭的劉漢元相比,現在接觸劉漢元的人最大的感受是:“劉漢元的話說得越來越漂亮了。”這也許有助于劉漢元與基金經理們打交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專注于產業的劉漢元的一種轉型。即便如此,劉漢元還是更愿意把通威的上市當作是股份制改造的一種合理方式,而不是劉永好兩種資本結合的方式。
劉漢、劉滄龍兄弟:會從幕后走向前臺嗎?
劉漢的核心企業是漢龍集團。漢龍集團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大型民營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旗下擁有全資及控股企業20多家,遍布成都、上海、深圳等全國幾十個城市,運營業務涉及項目投資、股權、房地產業、旅游、生物工程等。截至2002年底,漢龍集團總資產已達72.8億元人民幣,凈資產達39.5億元人民幣。
劉滄龍是劉漢的堂兄,掌握的宏達集團還是上市公司宏達股份(600331)的絕對控制人。同時,劉漢、劉滄龍還共同控制了上市公司金路集團(000510);2003年他們又收購了中國最大的期貨公司。
但是如此一個龐大的企業,其老總竟然一次也沒有接受過媒體的采訪,甚至漢龍集團的電話在成都114都沒有登記。劉氏兄弟的企業也從不對外做任何宣傳和說明。截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漢龍集團。與此同時,劉漢出身于資本市場的經歷與其在資本市場的頻繁運作,這些都使得這家企業更加的神秘。
雖然在年齡上劉漢與劉漢元、劉滄龍與劉永好相仿,成為富豪早非一日,但是從成名的時間上,劉漢兄弟則算下一代的富豪,這也許是劉漢兄弟還不適應生活在公眾關注之下的原因之一。但是與劉漢元當年口才并不算好卻依然堅持接受采訪相比,劉漢兄弟最大的考驗不是怎么樣賺更多的錢,而是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由一個普通人向一個公眾人物轉變。
2004年,擁有兩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國最大期貨公司的劉漢兄弟依然不會停下自己的步伐:2004年1月中旬,劉滄龍已經和四川什邡市合作,準備投資3—5億元進軍旅游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