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創業都會有曲折,都會遇到困難,但不怕苦,堅定信念,總會有成功。”從1992年來到桂林創業,李煜憑著一股闖勁,做過家庭作坊,承包過瀕臨倒閉的企業,最終修成正果。目前,他已成為廣西唯一、甚至西部地區數一數二的電單車內外胎生產廠家,年生產內胎達上百萬條,年產值達1000余萬元。他就是在靈川、興安兩縣擁有電單車內外胎、橡膠工業管、吸引管、吸砂管、PVC水帶等多條生產線的靈川永固橡塑公司董事長李煜。
中學畢業來到桂林,李煜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將如何往前走。他先與在桂林的家人辦起了一個家庭式的小作坊,生產加工一種建筑工地和農村使用的橡膠桶。生產橡膠桶,暫時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問題,但怎樣才有更大的發展呢?
1999年,李煜了解到廣西賀州一家工農業用管廠瀕臨倒閉,在橡膠行業積累了一些經驗的李煜想一試身手。于是,他來到賀州承包了這家工廠,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但是好景不長,因該廠的底子較薄,技術含量低,生產難有起色。2002年,李煜回到桂林,在靈川縣辦起了一家橡塑廠,依樣畫葫蘆生產工農業用管。盡管產品在桂北地區站住了腳跟,且有較好的銷量,但這樣的“小打小鬧”他并不滿足,他一直都在想著自己人生更大的突破。
一次,李煜在桂林的十字街頭等紅綠燈的時候,看到等紅綠燈的人群中有十幾人騎電單車,而騎自行車的只有兩人。多年來在橡膠行業的職業敏感,讓他盯上了電單車的輪胎:這么多的電單車,必須要用大量的內外胎。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騎電單車的人會越來越多,那么生產電單車內外胎的市場前景將不可估量。于是,一個大膽的思路在李煜腦海形成:辦一個生產電單車內外胎的工廠!
思路一形成,創業的沖動讓他徹夜難眠。他四方打聽電單車生產信息,特別是內外胎生產廠家的情況,了解到當時廣西還沒有一個生產電單車內外胎的生產廠家,且整個中南、西南地區亦只有武漢有一家企業在生產,且規模還不是很大時,他更堅定了辦廠的信念。
2007年,李煜想方設法籌措100余萬元資金,辦起了廣西首家電單車外胎廠,隨后又上了一條內胎生產線。
“不關心小事,永遠成不了大器。”不論在生產環節,還是在企業管理方面,李煜都注重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生產的內外胎贏得了業界的高度評價,銷售很快就打開了局面,產品暢銷西南6省。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