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埃及大選的最后結果還未正式公布,但前軍方領導人塞西獲勝已在各方預料之中。事實上,穆爾西下臺后,埃及的政治進程基本上就是為塞西上臺而設計的。塞西知道穆兄會是其政治前程中的最大阻力,所以在推翻穆爾西之后,繼續指揮軍隊對穆兄會窮追猛打,乃至宣布其為恐怖組織,實際上是將其排擠出局,為自己上臺掃清障礙。
埃及軍隊通過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的穆爾西政權,這種做法雖然在國際社會引發不少爭議,但卻得到大部分埃及民眾的支持。究其原因,一是在“后穆巴拉克時代”的宗教和世俗力量博弈中,主張埃及走世俗化道路的力量最終占據了上風;二是在經歷了幾年大動蕩之后,埃及民眾迫切期待出現一支能為埃及帶來穩定的力量,就埃及目前的政治生態而言,軍隊是唯一可以勝任這一角色的力量。從這個層面說,與其說民眾支持塞西,不如說民眾更支持塞西所代表的穩定力量。民眾對塞西并不了解,但是埃及人相信軍人的力量。
塞西上臺沒有懸念,但他能否帶領埃及走出困境依然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擺在他面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穩定安全局勢,重建投資者信心,恢復經濟增長。
從目前情況看,雖然軍隊采取快刀斬亂麻的強硬手段暫時平定了亂局,但其在對穆兄會“一殺到底”的同時,也把穆兄會及其支持者推到了當前政治進程的對立面,讓人們對埃及短期內能否建立起多元包容的政治框架感到擔憂。同時,與穆兄會沖突造成的社會分裂和民眾間的對立情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化解,而這也給未來埃及的政治轉型帶來極大隱患。
塞西將要面臨的經濟形勢也十分嚴峻:兩位數的通脹和失業率,財政預算赤字已占GDP的12%。穆爾西下臺后,埃及接受了來自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上百億美元的援助。這些援助將為穩定貨幣、緩解能源短缺提供幫助,但它對經濟的改善作用只是暫時的。塞西要重振埃及經濟,必須開展真正的經濟改革,而要完成經濟改革,首先要避免采取壓迫性政策,從而推動形成一種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決策進程。但眼下,塞西政府依然要靠海灣國家的財政支持來挽救埃及岌岌可危的經濟,海灣國家也需要埃及繼續打擊穆兄會勢力來防止穆兄會利用其在那些國家的分支機構在當地制造政治麻煩。穆兄會雖已遭受重大打擊,但并不會消亡,也不會善罷甘休。這意味著,埃及未來的政治和經濟重建依然充滿著諸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