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卻逆勢升值。昨天人民幣對匯率中間價報6.1867,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漲80個基點,一舉升破6.19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至此,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今年已累計升值1.57%,已經大大超過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
人民幣匯率何以漲勢凌厲,主導本輪人民幣大幅升值背后的推手到底是什么?事實上,本輪人民幣升值與全球第二輪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國際資本套利,以及企業、居民本外幣大置換有密切關系。
目前,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于中國國際資本流動持續的溢出效應凸顯。特別是近一段時期以來,大幅貶值給主要貿易伙伴帶來了較大的貨幣沖擊。由于外圍政策利率水平較低,而并未動用利率杠桿,導致目前中國基準利率高于美國可比利率水平,內外的政策勢差給了海外資金更大的套利空間,驅動資金再次回流人民幣資產,推升人民幣持續升值。
而隨著全球央行大規模放水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日趨強烈,企業和居民結匯意愿再次增強,境內外正利差將刺激套利資本流入國內,重新激發境內“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操作,人民幣又回到幾年前被動升值的軌道,“對外資產集中于官方,而對外負債集中于私營部門”的結構無形中放大了匯率波動風險。
盡管人民幣匯率短期內仍將保持強勢,但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非常大,須警惕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從超寬松回歸常態)帶來的潛在風險。由于人民幣單邊大幅升值以及熱錢的流入更多的是來自于套匯套利資金的涌入,未來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轉向或徹底退出勢必推動美元中長期走強,對全球流動性、資本流向以及全球 產生顯著而深遠的影響,全球很可能再現“剪羊毛”效應。
對中國而言,風險更不能小視,美聯儲政策退出將進一步加劇中國跨境資本的雙向波動和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此風險中國絕對不可低估,決策當局亟待加強風險防范的前瞻性,并在重點風險領域做好嚴密的布控。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