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先后發表兩篇報告。一篇是2月23日的《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一篇是4月17日的《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總體看來,大家基本上贊成推進資本賬戶開放的觀點。
從國際看,新一輪國際貿易談判更加注重貿易與投資并舉、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相聯。延誤資本賬戶開放時機,將影響我國與國際新標準、新規則的接軌,進而影響我國貿易自由化談判,制約我國對外開放進程。從國內看,隨著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推進,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加快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和時機逐步成熟。目前,我國資本管制依然較多,不利于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跨國兼并重組和獲取國際先進技術,也不利于我國實施全球農業戰略。從根本上講,推進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實現大國復興和“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一、我國擴大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
最近一二十年來,我國漸進式推進資本賬戶開放。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外匯管理體制,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2010年10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決定,將“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目標寫入“十二五”發展規劃。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匯兌安排與匯兌限制年報》,目前我國不可兌換項目有4項,占比10%,主要是非居民參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信托市場以及買賣金融衍生產品。部分可兌換項目有22項,占比55%,主要集中在債券市場交易、股票市場交易、房地產交易和個人資本交易四大類。基本可兌換項目14項,占比35%,主要集中在信貸工具交易、直接投資、直接投資清盤等方面。
從2012年3月8日溫州金融改革綜合方案允許“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到今年7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等一系列措施,說明我國資本賬戶開放步伐明顯加快。但總體看來,我國長期實行“寬進嚴出”的資本管理政策,資本管制的程度仍然較高,實體經濟在“引進來”和“走出去”過程中存在部分投資與金融方面的障礙。
按照國際一般標準,目前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從宏觀經濟穩定性、金融市場 的深度和廣度、銀行體系穩健性及國際收支狀況等方面評判,我國正處于擴大資本賬戶開放的有利時機。從時機看,一是“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二是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有所減弱。三是人民幣匯率雙向小幅波動,逐漸趨于均衡,也為資本賬戶開放提供了有利條件。
目前,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箭在弦上。這可能引起全球資金流向的再次變化,對我國資本賬戶開放造成一定影響,但同時,美元資本的退出也為我國資本留下了拓展空間。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預期、新興市場的資本短期流動等,基本上是短期或者周期性的現象。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因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改變我國的戰略性開放進程。
二、許多發展中國家經驗表明,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有利于經濟增長
發展中國家資金相對缺乏,因此,可通過吸引國外資金,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經濟增長。其中,外商直接投資不僅提供了長期的、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開辟了國際市場。
近期,有個別專家提出“外資無意義”的觀點,僅以日本、韓國等為例,來說明沒有外資注入也能快速發展。事實是,朝鮮戰爭及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對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援助。這些援助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起飛的關鍵要素之一。我國的發展經驗同樣表明,吸引外資、特別是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意義重大。
三、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必要條件。人流、物流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需要相應的資金流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組合。資本管制限制了資金自由流動,也會阻礙商品和服務貿易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要求我國擴大資本賬戶開放。
當前,新一輪貿易自由化正在興起,對我國資本賬戶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ISA(服務貿易協定)、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議)以及我國正在與美國進行的BIT2012(雙邊投資協定2012年范本)的談判內容,更加注重貿易與投資并舉、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相聯。
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實施全球化戰略、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首先,資本賬戶開放是實施全球農業戰略、拓展“南南”合作、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需要。開放資本賬戶,有利于跨國土地購買、種養殖等,實現土地資源跨國“引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立持續、穩定、安全的全球農產品供應網絡。
其次,實施全球工業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是我國重大經濟戰略方針。目前,部分支柱行業產能過剩。鼓勵企業“走出去”是我國消化過剩產能、調整經濟結構及產業升級的需要。另一方面,很多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投資該國資源開采、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等惠及民生項目。同時,企業“走出去”也有利于跨境人民幣使用。
再次,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是實施全球投資戰略、拓寬居民投資渠道的需要。
四、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基本可控
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資本流入的壓力總體仍將大于流出的壓力。一是經常賬戶的長期流入壓力。二是直接投資的長期凈流入壓力。未來幾年,我國仍將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三是證券投資的長期凈流入壓力。全球指數或地區指數投資者為分散全球或地區投資風險,將擴大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
斷言我國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會引起短期資本大進大出是缺少依據的假設和推論。有學者研究指出,資本賬戶開放與資本流出沒有直接的線性關系。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金融情況,我國資本賬戶開放后,資本流出與GDP之比一般不會超過2%。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完全能夠抵補資本流出的逆差。
五、金融危機與資本賬戶開放沒有必然聯系
斷言資本賬戶開放會引發金融危機,其證據無非就是拉美債務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個別案例。但更多的研究表明,泰國、墨西哥等國爆發危機,其原因主要是經濟嚴重失衡,而與資本賬戶開放沒有因果關系。相反,即使不開放資本賬戶,經濟嚴重失衡也會引發金融危機。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良好,經常賬戶持續順差,人民幣匯率在長期中仍有升值壓力,外匯儲備數額巨大,監管體系比較健全。而且我國金融市場容量巨大,能有效緩沖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
當然,越是推進資本賬戶開放,越應該主動防范開放的風險。資本賬戶開放與風險防范并不是對立的或相互排斥的,而是統一的和相互促進的。資本賬戶開放的程度越高,風險防范的意識就應該越強,防范風險的政策和措施就應該越有力。一是要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與資本賬戶開放。二是要優化資本賬戶各子項目的開放次序。對我國經濟發展越有利的項目(如直接投資和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越早開放,風險越大的項目(如短期外債)越晚開放。三是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并不意味著對跨境資金流動、金融交易放松監管,而應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變化,實行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采取臨時性特別措施。資本賬戶開放要謹慎推進,相機決策,遇險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