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打造“中國武當藥谷”的宏偉設想,并將中藥材列為“四百萬”特色產業建設工程之一,從多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大力推進,希望通過3到5年努力,建成15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形成產值達百億元的現代中藥產業。各縣(市、區)也紛紛響應,將中藥材列為重點產業,以林藥套種為主,發展中藥材產業,在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正好能夠解決退耕還林后農民耕地面積減少、收入下降問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目前,十堰市發展中藥材產業,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發展基礎較好。十堰市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如房縣、竹溪縣、竹山縣等地農民很早就有種植、采集中藥材的習慣。竹溪縣被國家確定為“黃連之鄉”,房縣被確定為“黨參之鄉”,鄖西縣被譽為“黃姜之鄉”,竹山縣被譽為“肚倍之鄉”。農民祖祖輩輩種植中藥材,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并總結了許多地道中藥材的種植方法。近年來,部分企業、高校拉動中藥材產業發展效果比較明顯。如房縣軍店鎮下茅坪村265戶農戶將土地流轉給神農本草藥材公司,標準化種植中藥材蛇六谷,面積達到1200畝,全縣標準化基地種植藥材面積達到2.1萬畝。竹溪縣與武漢大學藥學院聯合申報的竹溪縣多樣性藥材生產模式構建及GAP(種植標準化)示范項目,確定以黃連為主導品種,開展1000畝地道中藥材GAP規范化種植示范,已被省科技廳立項,省財政將其納入《優勢產業項目庫》給予支持。據市統計局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十堰市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9.25萬畝,實現產量11.89萬噸,產值達到5.4億元。
經濟效益較高。十堰市中藥材產業經濟效益較高。調查顯示,在房縣上龕鄉二荒村,種植一畝貢術,買種子需1800元,投工需11個,按正常價格計算,一畝貢術收入能達到4800多元,比種一畝玉米純收入多1200多元。在上龕鄉黃龍村,一畝桔梗凈收入可達8000多元。房縣中藥材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該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9.7萬畝,全年收獲、起挖7.6萬畝,總產量6萬噸,中藥材生產和加工產值達4.63億元,其中生產產值2.78億元,加工產值1.85億元。近年來,竹溪縣豐溪、桃源、泉溪等鄉鎮依托地道中藥材,探索實踐多樣性藥材種植模式,涉及農民15萬人,涌現出200多個藥材種植村,不僅綠了荒山,還富了農民,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去年,該縣家野生中藥材收入1.5億多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400多元。
否認藥品朱砂含量超標
5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網上發文解釋道,朱砂為常用傳統中藥材,始載于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距今已有約2000多年的歷史。在現行的2010年版《中國藥典》中,朱砂具有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同仁堂中成藥中使用朱砂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與其他中藥配伍治療疾病,符合中醫配伍理論。同仁堂生產的含朱砂中成藥,均為藥典處方等國家藥品標準。同仁堂含朱砂的中成藥,嚴格按照國家藥品標準加工、生產和銷售,患者遵醫囑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服用是安全有效的。”同仁堂方面表示。
而根據同仁堂牛黃千金散指導用量0.52g-0.78g間的標準,如今媒體報道17.3%的朱砂含量已經超過國內標準,而小兒至寶丸產品雖未超出指導用量0.02g-0.03g間的標準,但國標遠超標準的現狀也再度引發了中成藥重含量的“國標爭議”。
專家
對毒性較大的藥材控制將更嚴
盡管同仁堂方面堅稱含朱砂成分的中成藥在重金屬超標方面放心無虞,但減少朱砂相關產品的弱化程序卻已在悄然進行。此前同仁堂集團旗下曾遭到輿論猛烈質疑、朱砂含量最多的王氏保赤散和七珍丸,已在產品成分上做了調整。其中,不再采用朱砂入藥被視為公司對成分重新選擇的最大妥協。
目前國內外的學術界和制藥企業本身對于傳統中藥選材中的朱砂、雄黃、砒石等含汞、砷成分的選用就一直爭論不休。尤以中國內地與港臺、海外市場的認識“分野”最為明顯。
“(此次涉事產品)主要成分硫化汞已經被證明含有劇毒,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是被禁止入藥的。”前述業內人士向媒體指出。
對此,中藥協會名譽會長許錦柏表示,中藥材毒性一事還需辯證來看,在特殊功效、可替代性和毒性影響方面達到一個平衡。“總體來說,國家對于中藥材中毒性較大的藥材控制將越來越嚴,強調藥效和毒理的可控性。”
猜測
做空力量瞄上中藥企業
2013年1月,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開啟了今年同仁堂的“負面門”浪潮。
如今近40種產品含朱砂、約150種注冊藥方中含西藥毒理認定的“毒性較高”成分遭到曝光,同仁堂汞超標事件再度點燃了國內對于中藥毒性控制的激烈爭辯。
與同仁堂一樣,短短數月內白藥、漢森制藥等知名中藥企業也都遭遇著成分溯源后毒理副作用的質問。
而在風云詭譎的資本市場上,中藥題材的上市公司由于毒性超標、藥效爭議也早屢屢成為做空力量的“座上賓”。
今年4月漢森制藥旗下拳頭產品四磨湯被曝出含致癌物檳榔而遭遇股價“過山車”,后有多名投資界人士透露,漢森“致癌門”事件只是做空機構借由公眾關注的產品安全問題。大肆炒作之下,行的則是做空之實。
“同仁堂近段時間屢屢陷入‘老調重彈’的中藥毒性事件,很難讓人不與做空勢力對標同仁堂一事產生聯想。以同仁堂目前的股價和估值來看,做空勢力的積極布局還是很明顯的。”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膠原蛋白被指口服無效
東寶生物躺著中槍
近日,有界專業人士在微博上爆料稱,“所有口服膠原蛋白產品都是騙人的”,引發討論持續發酵。
膠原蛋白粉從2000年開始出現在中國,2005年左右,口服的膠原蛋白開始流行。所打出的旗號無非是美容和保養皮膚。膠原蛋白其實并不神秘,明膠事業部總經理王洪敏告訴記者:“理論上說,明膠和膠原蛋白是同一類東西,都是從動物的皮、骨骼、魚鱗等東西中提齲”
明膠和膠原蛋白的提取主要就是用水煮出動物皮、骨中的蛋白質,前處理工藝都是一樣的。只是膠原蛋白的生產還增加一道酶解的工藝,用酶將大的蛋白質分子分解成小段的多肽。
就是經過這一道深加工,膠原蛋白的價值就比明膠翻了好幾倍。以東寶生物的膠原蛋白產品為例,90克的膠原蛋白粉賣到153元。東寶生物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膠原蛋白產品毛利率38.89%。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