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藥品朱砂含量超標
5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網上發文解釋道,朱砂為常用傳統中藥材,始載于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距今已有約2000多年的歷史。在現行的2010年版《中國藥典》中,朱砂具有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同仁堂中成藥中使用朱砂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與其他中藥配伍治療疾病,符合中醫配伍理論。同仁堂生產的含朱砂中成藥,均為藥典處方等國家藥品標準。同仁堂含朱砂的中成藥,嚴格按照國家藥品標準加工、生產和銷售,患者遵醫囑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服用是安全有效的。”同仁堂方面表示。
而根據同仁堂牛黃千金散指導用量0.52g-0.78g間的標準,如今媒體報道17.3%的朱砂含量已經超過國內標準,而小兒至寶丸產品雖未超出指導用量0.02g-0.03g間的標準,但國標遠超標準的現狀也再度引發了中成藥重含量的“國標爭議”。
專家
對毒性較大的藥材控制將更嚴
盡管同仁堂方面堅稱含朱砂成分的中成藥在重金屬超標方面放心無虞,但減少朱砂相關產品的弱化程序卻已在悄然進行。此前同仁堂集團旗下曾遭到輿論猛烈質疑、朱砂含量最多的王氏保赤散和七珍丸,已在產品成分上做了調整。其中,不再采用朱砂入藥被視為公司對成分重新選擇的最大妥協。
目前國內外的學術界和制藥企業本身對于傳統中藥選材中的朱砂、雄黃、砒石等含汞、砷成分的選用就一直爭論不休。尤以中國內地與港臺、海外市場的認識“分野”最為明顯。
“(此次涉事產品)主要成分硫化汞已經被證明含有劇毒,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是被禁止入藥的。”前述業內人士向媒體指出。
對此,中藥協會名譽會長許錦柏表示,中藥材毒性一事還需辯證來看,在特殊功效、可替代性和毒性影響方面達到一個平衡。“總體來說,國家對于中藥材中毒性較大的藥材控制將越來越嚴,強調藥效和毒理的可控性。”
猜測
做空力量瞄上中藥企業
2013年1月,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開啟了今年同仁堂的“負面門”浪潮。
如今近40種產品含朱砂、約150種注冊藥方中含西藥毒理認定的“毒性較高”成分遭到曝光,同仁堂汞超標事件再度點燃了國內對于中藥毒性控制的激烈爭辯。
與同仁堂一樣,短短數月內白藥、漢森制藥等知名中藥企業也都遭遇著成分溯源后毒理副作用的質問。
而在風云詭譎的資本市場上,中藥題材的上市公司由于毒性超標、藥效爭議也早屢屢成為做空力量的“座上賓”。
今年4月漢森制藥旗下拳頭產品四磨湯被曝出含致癌物檳榔而遭遇股價“過山車”,后有多名投資界人士透露,漢森“致癌門”事件只是做空機構借由公眾關注的產品安全問題。大肆炒作之下,行的則是做空之實。
“同仁堂近段時間屢屢陷入‘老調重彈’的中藥毒性事件,很難讓人不與做空勢力對標同仁堂一事產生聯想。以同仁堂目前的股價和估值來看,做空勢力的積極布局還是很明顯的。”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膠原蛋白被指口服無效
東寶生物躺著中槍
近日,有界專業人士在微博上爆料稱,“所有口服膠原蛋白產品都是騙人的”,引發討論持續發酵。
膠原蛋白粉從2000年開始出現在中國,2005年左右,口服的膠原蛋白開始流行。所打出的旗號無非是美容和保養皮膚。膠原蛋白其實并不神秘,明膠事業部總經理王洪敏告訴記者:“理論上說,明膠和膠原蛋白是同一類東西,都是從動物的皮、骨骼、魚鱗等東西中提齲”
明膠和膠原蛋白的提取主要就是用水煮出動物皮、骨中的蛋白質,前處理工藝都是一樣的。只是膠原蛋白的生產還增加一道酶解的工藝,用酶將大的蛋白質分子分解成小段的多肽。
就是經過這一道深加工,膠原蛋白的價值就比明膠翻了好幾倍。以東寶生物的膠原蛋白產品為例,90克的膠原蛋白粉賣到153元。東寶生物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膠原蛋白產品毛利率38.89%。從“2013中藥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獲悉,今年中成藥價格將面臨調整的方向已經明確,只是目前仍處于“摸底”階段。與以往大多數化學藥品降價不同,中成藥的價格調整將有升有降。
業內建議,企業一方面在調價窗口尚未開啟之前,應抓緊向相關部門反映實際生產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鑒于優質獨家創新型產品議價能力較高,應抓緊研發創新。
中成藥調整頻率不及西藥
中成藥價格變動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發改委近年來出臺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中成藥價格調整方案仍在2007年。
當時被納入調整的主要是臨床使用較多、份額較大的中成藥內科用藥,共涉及1000個劑型規格,平均降價幅度15%,最大降價幅度達到81%.按照2006年市場銷售金額估算,降價金額約50億元。
相比之下,自1998年以來化學藥品已經經歷過31次調價,新醫改后一年兩次或三次的降價頻率,在減輕群眾用藥負擔的同時,許多制藥企業也已習慣并學會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發改委最近的一次決定是,從2月1日起調整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共涉及20類藥品,400多個品種、700多個代表劑型規格,平均降價幅度為15%,其中高價藥品平均降幅達到20%.
多位業內人士在論壇間隙表示,下一輪中成藥價格調整的方向已經明確,而且和化學藥大多被降價的“命運”不同,一些重要的中藥品種或是獨家品種可能會有上調機會。例如在化藥中,發改委對臨床短缺的低價藥品適當提高了價格,以鼓勵低價藥的生產供應,滿足臨床需要。
調價窗口待定企業訴苦期延長
由于中藥材市場上存在以次充好、價格波動、信息不對稱、流通渠道混亂、藥材儲備不足等問題,還有在招標環節中,一些競爭性品種已經通過競價調低了出廠價,都給中成藥的價格調整帶來一定困難。
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發改委對中成藥開展了一系列的“摸底”,包括對上游藥材成本進行調查研究,并召開過多次不同形式的座談會,通過專家評審,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等。
眼下,關于中成藥調價的說法有很多,比如降價5%或是15%,或是發改委正在對新版基藥的品種進行價格“摸底”,中成藥降價可能會延后,意味著進入新版基藥的中成藥品種可能只需要經歷一次降價,而非市場預期的兩次降價等。
“從目前來看,這些基本上是業內分析或推測,至于發改委最終會怎么降,什么時候降,還沒有明確的日程表。”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說,對于企業而言,調價窗口尚未開啟,就可以抓緊時間反映自身壓力,比如藥材成本、人力成本、招標價格等,以免“降價等于下架”。
中藥材天地網顯示,截至4月7日的一周中,受H7N9禽流感影響,部分清熱解毒類藥材品種行情出現波動。例如板藍根從9.5元升到12元,青翹由28元上漲至31元,雙花由65元升到110元上下,漲幅分別達到26%、10.7%、69.2%.
另外,與去年同期價格相比,5月份升價品種571個,占總量50%.其中,漲幅在020%共276種,占比達48%;漲幅在20%50%之間共201種,占比達35%;漲幅在50%100%共73種,占比達13%;漲幅大于100%;共21種,占比達4%.
明星藥擴容創新提升議價籌碼
2009年2011年中成藥單品種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數量從9個翻倍至18個,同期5億元10億元從32個增加到44個;2億元5億元從108個增加到139個。
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雖然行業容易受政策影響,但是對于有好產品在手的企業而言,風險自然會小很多,外界波動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也不大。”
2012年由旗下梧州制藥牽頭,中醫藥大學、中科院藥物研究所等6家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注射用血栓通技術研究升級》項目。
中信預計,中恒集團的血栓通早已進入2009版307種基藥目錄,今年大致能完成2億支銷售目標。
方正證券醫藥行業高級分析師劉亞明也認為,國家政策方向是扶持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相應的會通過價格杠桿鼓勵具有創新能力的中藥企業。例如獲得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項目扶持的天士力、康緣藥業、中新藥業、中恒集團,它們的優質獨家創新型產品必然繼續享受優質優價。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