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醫藥產品進出口總值809.5億美元,增幅10.5%,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476.0億美元,同比增長6.9%;進口33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對外貿易順差142.5億美元,同比減少9.5%。從全年情況來看,我國醫藥外貿的比較優勢猶在,同時,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日益趨緊的國內外監管環境下,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的變化正在醞釀、生成,并將對未來形勢發展形成重要影響。
2012年:變與不變
受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拖累,2012年我國醫藥外貿對全國醫藥產業的貢獻率為19.8%,創2008年以來新低;醫藥產業出口對外依存度15.7%,進口對外依存度11.0%;2012年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為0.176,其中,中藥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為0.482,醫療器械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為0.17,西藥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為0.158。由此可見,中藥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強,但中成藥長期得不到國際社會認可,發展明顯受限;西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國際競爭力依然較弱,雖然我國在原料藥、醫用敷料、保健康復用品等領域占據主導優勢,但高附加值產品如西藥制劑、醫院診斷與治療器械等仍以進口為主。總的來看,2012年我國醫藥外貿形勢的主要特點可歸納為“四個不變”和“四大變化”:
一、四個不變
一是出口產品的主體結構不變。三大類出口商品中,西藥類、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75.2億美元和175.9億美元,總出口占比高達94.8%,仍占據我出口商品主流地位。其中,西藥原料出口額為227.0億美元,占比達47.7%,保持了其出口領頭羊的地位。在醫療器械類產品中,一次性耗材、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和保健康復用品出口量價齊升,特別是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發展勢頭較好,出口額占到醫藥保健品出口總額的16.3%。中藥類產品中植物提取物出口貢獻最大,繼續突破十億美元大關,達到11.6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盡管2012年中成藥出口額同比上漲15.1%,但是受《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實施的影響,中成藥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22.3%,可謂損失慘重。
二是傳統市場的“三足鼎立”格局不變。歐盟、美國、日韓仍是我國醫藥產品進出口主要市場,其三足鼎立的局面繼續保持,我國對上述市場進、出口額比重分別高達78.2%和53.1%。
從出口目的國或地區看,我對前十大目的地的出口額占我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57.5%,醫藥產品出口市場依然較為集中。除德國以外,我對前十大出口目的地的出口額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進口國家或地區看,我從前十國的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74.0%,除日本、瑞士外,我從前十國的進口額均有10%以上的增長,反映出我國醫藥產品進口來源地集中度較高,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的格局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我國醫藥出口市場多元化局面正在形成。2012年,我對非洲、東盟、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分別增長了13.0%、11.6%和23.6%,明顯高于傳統市場增速,顯示出新興市場的旺盛活力。其中,俄羅斯作為一匹“黑馬”,一躍成為我醫藥產品十大出口目的地之一,這與其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不無關系。
三是醫藥貿易更趨平衡的勢頭不變。隨著外貿政策取向由鼓勵出口向擴大進口轉變,我國醫藥外貿更加趨于平衡。2012年,我國醫藥產品進口額為33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對外貿易順差142.5億美元,同比減少9.5%。三大類商品進口持續增長,其中,中藥類產品進口額漲幅最大,達22.04%,延續了近年來年均20%~30%的漲幅。西藥類和醫療器械類商品是我國進口的主要產品,占比高達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