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應著眼未來城市發展,提前籌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熱源工程建設,國家、省有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地方政府、企業建設大的熱源項目,及早解決好未來城市發展供熱等公用事業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
“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部署,宣傳推廣住房城鄉建設部、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供熱改革與建筑節能項目”取得的經驗,推進供熱計量改革與建筑節能工作而召開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在“供熱改革與建筑節能經驗交流與研討會”上著重強調了思想認識的重要性。他說,等待思想是部分地方政府、部分供熱企業共同存在的。這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熱計量改革的認識不到位,忽視推行熱計量改革已經寫進了我國的節約能源法和國務院節能減排方案中,同時對一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和示范項目的相關經驗及其所展示的“燈塔”作用視而不見、淡然處之,在行動上對推行熱計量改革不積極,消極等待。由于熱計量改革滯后,使得本屬于集中供熱的市場正在被分戶燃氣供熱、分戶電采暖、地熱等方式所取代。
供熱體制改革中已明確提出要建立原料價格與供熱價格的聯動機制,但是由于我國供熱價格調整的法定程序較多且供熱行業“市場煤、計劃熱”的特點決定了供熱價格的變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要加強宏觀調控,著力保障民生。國家、省級有關部門應加強煤源調度和能源調控,鼓勵各地分期、分批采購供暖燃煤,必要時可以以省為單位計劃供煤,保障燃煤有序供應和價格持續穩定,確保城市居民供暖用煤和供熱企業運行平穩。
最近10年我國供熱計量技術發展的成績和存在問題進行了介紹,最后詳細介紹了項目的實施方案及典型項目開展供熱計量節能效果的測試方案。各與會代表從自身實踐經驗出發,針對實施方案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表示愿意全力配合牽頭單位完成評估工作。劉賀明表示,將全力支持項目開展工作,希望項目組扎實細致地完成我國供熱計量技術應用及典型項目節能效果評估工作,為進一步深化我國供熱體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董友慶認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只有緊緊圍繞為人民服務,致力民生,為人民造福,每個人的“中國夢”才能實現,新北方的“熱力夢”才能更加出彩。
“能有今天的局面,服務深入人心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科學化管理。”供暖行業的公共事業屬性,讓董友慶對行業的發展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知。
以生產管理為中心,以節能減排為重點,以安全生產為保障,以高效運行為目標,以職工培訓為基礎,以隊伍建設為依托,以優質服務為宗旨,將實事求是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以優質高效的供熱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目標,并積極承擔起集中供熱企業的社會公共服務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