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不容樂觀,銀行‘惠’而不‘普’,小貸公司和P2P平臺則‘普’而不‘惠’,就總分來看,銀行的小微企業服務整體上可以被認為不及格。”近日,知名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推出2014年中國小微企業普惠指數,其有關負責人接受《投資快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同時融360判斷,國內六成以上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高利貸。盡管中央針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指導意見不斷出臺,第四季度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未見任何緩解。
銀行整體得分不及格
上述指數報告指出,就總分來看,小貸和P2P分別得分63、65,而銀行為59,屬于不及格。針對小微企業服務的準入門檻(“普”指標)來看,小貸、P2P分別為77和79,銀行僅為47。而在貸款費率方面(“惠”指標),銀行則擁有巨大優勢,為76分,P2P和小貸分別為38和47,為不及格。
銀行“惠”而不“普”,小貸和P2P則“普”而不“惠”。雖然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相對優惠得多,但進入門檻上要求太高。與此相反,小貸公司和P2P平臺經營規模較小,放貸對象主要為銀行難以放貸或信用較低的客戶,這些客戶的資產和償還能力有限,經營風險較大,放貸時會按照“收益覆蓋風險”原則去確定利率水平。而小微企業的管理不規范、信息不透明、財務不健全等風險因素則加劇了貸款利率的上升,因此小貸和P2P雖然有更好的覆蓋面,但資金價格高得離譜。中國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指數得出的小微企業融資現狀不容樂觀,銀行更是呈整體落后之勢。
股份制銀行普惠指數相對高
在具體的金融機構得分上,股份制銀行分值比較高。分值按排名分別為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江蘇銀行和郵儲銀行,其中股份制銀行占據前三名。從競爭角度看,無論是在公司領域還是在零售領域,國有商業銀行都有著廣泛的客戶基礎和網點數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對大客戶的競爭上沒什么優勢。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方面相對更重視和步伐更大。如民生銀行是最早堅持“做小微企業的銀行”戰略定位的銀行,2013年小微企業新增貸款占該行當年新增貸款達46%;廣發銀行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超過120 個小企業金融中心,專營小微金融。
在融 360普惠指數中,平安易貸、陽光財險、亞聯財、金融聯、維信這五家公司占據小貸公司的前五名,宜信、陸金所、友信、恒昌惠誠和證大速貸則領跑P2P平臺。這些排名靠前的小貸公司和P2P平臺,都具有網點覆蓋面大、經營時間較長和產品眾多的特點。在經營上,占有充分小額、分散、方便和快速的優勢,流程規范,收費清晰。
超六成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超高利貸
根據融360普惠指數,62%的小微企業貸款產品月利率達2%以上,而98%以上的小貸公司和P2P平臺的產品月利率超過2%。2%月利折算成年利率相當于24%,這已經高于一年期6%貸款利率的4倍上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利息不予保護。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將導致小微企業縮減融資需求,經營增加難度。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造成這種事實的原因,除了貸款客戶的自身資質不好需要提高利率外,小貸公司和P2P平臺的資金獲取成本高是主要原因。小貸公司作為商業機構,一方面要考慮股東回報,另一方面監管當局規定小貸公司從銀行獲得的融資比例不能超過凈資產的50%,在杠桿不夠和股東回報、風險覆蓋的三重壓力下,提高貸款利率水平成了必然選擇。
與小貸公司相比,P2P平臺的資金來自于投資者,融360的監測顯示,目前P2P網貸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4%-16%”和“18%-20%”這兩個區間的占比高達51%,如此高的預期收益率必然導致資金使用方的高成本。
四季度小微企業融資更難
融360指數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景氣度不足的大背景下,小微企業普遍不景氣。小微企業與一般企業相比,經營風險、決策風險、財務風險均較高,且抵御系統風險的能力較弱,銀行貸款承擔的風險較大,不良貸款增加的可能性加大。對銀行來說需要考慮資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但銀行更關心資金的安全性。出口萎縮、內需不振、房價回落等因素都使銀行更加保守,對抵押品的要求也更苛刻。從近7、8月人民幣貸款的萎縮,間接反映出銀行的惜貸行為。”
2014年以來的月度小微企業普惠指數走勢圖顯示,基本處于下行通道。結合銀行、宏觀經濟和四季度貸款慣性收縮的因素,融360預計四季度小微企業融資難將會更明顯,融資成本將繼續維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