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肉蛋奶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牛羊肉的價格更是連年攀升。與此同時,我國畜牧業雖然已取得長足發展,但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在農業中的占比也不高。專家認為,畜牧業要實現現代化,首先要實現規范化,鼓勵企業向養殖、種植、加工縱深發展,打造畜牧行業全產業鏈—
6月15日,全國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省聊城市舉行。我國畜牧業如何謀求轉型突破,相關部門代表與業內專家就此展開討論。
畜牧須快步走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升和城鎮化推進,肉蛋奶消費需求還在剛性增長。據測算,每年新增肉類需求超過80萬噸。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說,目前,我國人均動物蛋白日攝取量33克,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消費結構還在升級,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得放心;不僅要有數量,還要上檔次。確保產業發展和產品質量雙安全,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畜牧業消費需求升級的同時,畜產品價格波動更令人關注。近幾年,受畜牧業生產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以及疫病風險、市場風險不斷加大的影響,畜禽養殖收入波動加大。2009年以來,養殖成本增加了將近40%,許多養殖戶增產未增收。
國際經驗表明,農業發達的國家,畜牧業都很發達。如今,我國畜牧業已經從家庭副業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但是發展仍顯粗放,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還不高,糧經飼結構不合理,種養加比例不協調。韓長賦認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小,種植業受經營規模的限制比較突出。相對而言,畜牧業資本密集程度更高,技術集約化優勢更為明顯,在經營規模上更容易突破,可以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
規范化是保障
據測算,我國每天要消耗2.3億公斤肉、8000萬公斤禽蛋、1億公斤牛奶。“這么大的消費量,保證供給不出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維持基礎母畜的存欄量,保護農牧民養殖母畜的積極性。”韓長賦介紹說,去年以來,農業部和財政部實施肉牛基礎母畜擴群補貼,取到良好效果,今后要繼續完善擴展相關政策。
有了基礎母畜,還要靠良種良法配套。畜禽良種選育關系畜牧業發展的長遠,專家認為,要實施好生豬、奶牛等主要畜種遺傳改良計劃,念好“育繁推養”4字訣,做大做強良種繁育體系,逐步減少對進口種畜禽的依賴。建成現代畜牧業,畜牧科技進步貢獻率至少要達到70%左右,而目前只有55%。
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被認為是傳統畜牧業的弊端。如何推動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轉變?韓長賦表示,要支持建設一批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解決好“如何養”的問題。要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對養殖大戶、家庭牧場、合作社等,在項目資金、金融保險、技術推廣等方面給予支持,形成主體多元、協調互補的新型經營體系,切實解決好“誰來養”的問題。
此外,畜牧產業鏈條長,畜產品從生產到上市,涉及種養加銷等多個環節,還有飼料、獸藥等支撐行業。對此,專家認為,建設現代畜牧業,要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綜合發力,鼓勵企業向養殖、種植、加工縱深發展,打造全產業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