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或迎來歷史發展機遇。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與此同時,為解決農村電商發展必備的硬件問題,會議還決定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
事實上,今年以來農村電商政策利好頻出。今年2月份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創新農產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5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中提到,要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另外,國務院及部委近期也相繼出臺《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等多個重磅文件,力挺農業電商發展。政策重點是推進以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電子商務。
5月14日,財政部經建司吳祥云處長在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現場會上就表示,2015年中央財政準備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讓電子商務惠及更廣泛的中西部地區和更多農村居民,特別是革命老區的農村居民。
預計投入1400億解決農村上網難
中銀國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農業規模龐大,農產品和農資交易都在萬億元以上規模。
政策東風頻吹之下,各路行業巨頭也已經瞄準了農村電商這塊潛在規模超萬億元的大蛋糕。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及零售巨頭不斷加速推進其下鄉之路。
而在農資行業內,傳統農資企業也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觸網”、“觸電”。環顧A股市場,類似的公司如司爾特、輝豐股份、金正大、史丹利、芭田股份等紛紛涉足電商,更是成為了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題材。上述農資企業與電商結合的模式,包括自建電商平臺、第三方農資電商平臺,常見模式包括B2C、B2B、O2O等。
有專家表示,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逐漸下行,農村市場正逐漸成為電商掘金的下一個藍海市場。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農村網民人數已近2億。另一份數據則顯示,中國目前行政村數量超過68萬個,農村人口為9.4億,而真正長期居住在農村的數量為7.5億。
上述會議指出,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是補上公共產品和服務短板、帶動有效投資、促進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會議決定,力爭到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3000多萬農村家庭寬帶升級,使寬帶覆蓋98%的行政村,并逐步實現無線寬帶覆蓋,預計總投入超過1400億元。
易觀智庫分析師劉蕾表示,因為百貨商場、連鎖店、品牌店等消費場所不夠完善,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市場的購買力得不到釋放,網絡消費恰是一個出口。
阿里:啟動“千縣萬村”計劃
去年10月,阿里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將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根據該計劃,阿里將投資100億元在縣級地和農村建立線下服務點,具體將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阿里農村電商的下一步工作重心包括:在縣村建立運營體系,加強物流;培養買家賣家和服務商,培養人才;創新農村代購服務、農村金融和農資電商O2O等;幫助農民提供收入、增加就業和實現新型城鎮化。
去年11月中旬,淘寶還針對農村市場推出了二級頁面“農村淘寶”,頁面布局更為簡單,除了淘寶常規的服裝、鞋包、母嬰、電器、居家百貨之類外,特別的要屬“農資用品/農耕工具”品類了,在這里能買到包括肥料、農藥、塑料薄膜、種子、播種機等各種涉農商品。
10月8日,馬云在給阿里股東的公開信中表示,阿里未來發展的三大重點,是全球化、農村市場和大數據云計劃。農村電商市場剛剛起步,增長空間大。根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為1800億元人民幣,2016年預計將突破4600億元。
京東: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互補
京東的農村電商戰略在2015年也明顯提速。僅在1月上半月,京東“縣級服務中心”就已經在包括江蘇省宿遷市、湖南省長沙縣、四川省儀隴縣、山東省平度市等全國多個縣市正式開業,預計年內開業數目將超過500家。
“京東幫”服務店則采用合作模式運作,服務于涵蓋大家電、家具在內的所有交付不便利的大件商品業務,是集營銷、配送、安裝、維修四位一體的服務店。
自去年11月開出首家"京東幫"之后,已經在四川大邑、山東寧津、廣東連州和山西太谷等多地開業,年內更有望開到上千家。
按照京東的規劃,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互為補充,將成為京東推進農村電商、渠道下沉戰略的兩個重要抓手。
蘇寧:規劃年內建設1500家服務站
“蘇寧的農村電商戰略正是要讓億萬農民都受惠,不僅讓他們變成新的網購消費者,更要幫助老百姓利用電子商務改變現有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蘇寧云商首席運營官侯恩龍表示,2014年起,蘇寧便通過將原先三四級市場的代購點、售后服務網點等進行升級改造,推出一大批集銷售、物流、售后、客服、招商等功能為一體的蘇寧易購服務站,目前在全國已經有1000多家。
這些自營服務站,涵蓋了日用、百貨、家電、3C、食品酒水、母嬰美妝等多個品類,同時還擺放少量實物商品供當地居民體驗試用。除銷售商品外,服務站還將同時具備品牌推廣、購物消費、金融理財、物流售后、便民服務、招商等六大功能。
按照蘇寧的規劃,預計在2015年將建設1500家服務站,未來5年內,蘇寧易購服務站將超過10000家,覆蓋全國1/4的鄉鎮。
農村電商面臨三大瓶頸
目前,發展農村電商存在兩個市場維度,一是將農產品“外銷”,即產品“上行”;一是網購進村,即產品“下行”。
記者調查發現,不論從哪個層面上發展農村電商,都需要打破農村傳統交易習慣、物流配送成本高、電商人才短缺等三大瓶頸問題。
首先,農村電商挑戰農村傳統的交易模式,農民“觸網”意識不強。
其次,物流網絡不發達、配送成本高。國家統計局9月份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農村市場中有高達六成的農村居民認為快遞收件不方便,物流配送已成為讓農村網民最"郁悶"的問題。事實上,除了中國郵政外,順豐、四通一達等主要的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最多只建設到縣城,并且縣城的網點布局也并非全面,有些縣城都沒有網點。
為此,10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
農村電商面臨的第三個瓶頸是人才缺乏。為此,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的農村電商戰略中都包含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
作為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電商半荒地,農村市場自然被賦予了太多的期望。各大電商企業反復用人口基數、收入提高、移動互聯網使用率等有利條件來佐證農村電商含有巨大潛力,但電商企業要想真正在農村市場獲得成功,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