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資渠道制約行業發展
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股東行之間互相授信的同業拆借資金,具有明顯的資金成本優勢。而其他融資租賃公司資本補充就是一個難題,注冊資金很快就會用完,一般會將租賃物、現金流等打包抵押給銀行以獲取貸款,通過提高杠桿的方式周轉資金。但(這種)資本補充的渠道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需求。
2.營改增加重行業局部稅負
稅負的問題是我們國家普遍存在的,特別是營改增以后,融資租賃企業稅負有局部加重的情況。在營改增政策的設計中,因為我國的慣例是購進法,以購進后加工勞務等為進項稅額,符合上述條件的稅額才加計抵扣,但是融資租賃行業的成本大部分是拿不到進項稅發票的,包括保險、貸款的利息等成本仍然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進項抵扣也不夠充分。
3.融資租賃標的物選擇制約
融資租賃標的物選擇約束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承租人受傳統觀念影響,對于融資租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強調“為我所有”,不重視“為我所用”;另一方面是融資租賃公司自身出于風險考慮,只針對一些大型租賃資產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不敢針對其他一些有需求的產品開展相應的融資租賃業務。由于受制于融資租賃標的物約束,更多的潛在市場沒有得到開發,這嚴重阻礙了中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4.融資租賃模式制約
中國融資租賃業的模式設計尚處于粗放經營階段。表現在具體的業務模式上,就是以直接租賃模式為主,很少出現諸如轉租租賃、委托租賃、廠商租賃等其他基本的融資租賃形式,更缺少融資租賃的衍生租賃形式,例如杠桿租賃、分成租賃、風險租賃、項目租賃等。很多融資租賃公司在業務運作中,不能有效地將自身優勢和設備供應商、出資方等租賃產業鏈各方的優勢整合起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銀行信貸業務的簡單重復。在這種粗放的融資租賃模式的約束下,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獲得設備的優勢并不明顯,很多生產型企業不能有效地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來促進自身企業的發展,從而大大削弱了融資租賃業務的市場吸引力。更多融資租賃分析請查閱《》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