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殼牌有限公司獨家冠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指導、慧聰工程機械網主辦、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協辦的以“破局新常態贏享中國”為主題的殼牌杯·CMIIC2015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互聯網大會暨品牌盛會于湖南長沙隆重舉行。活動由驚天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德液壓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恒晟達精密鑄造有限公司以及遼寧阜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贊助。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發表主題演講
會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以《工程機械行業運行情況和“十三五”展望》為題向所有行業同仁分析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期間的整體運行情況以及“十三五”關于工程機械行業的展望與規劃。
近幾年,中國工程機械遭遇“新常態”,工程機械企業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的低位運行,但國家各項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產業鏈的逐步完善給工程機械企業渡過難關增加了信心。
蘇子孟在致辭中提到,整體來看,“十二五”期間,我國優勢地位明顯,工程機械產品自給率大大提升;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球化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預計2015年出口為2010年103.4億美元的近2倍,11家工程機械企業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行列;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2010-2014年行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并有百余項產品獲中國機械工業及省部級科技獎。行業研發人員占比由2003年的7.2%增加到2013年的約15%;節能減排,綠色制造成果豐厚;產品優勢明顯,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工程機械產品類別、產品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取得成效,大部分企業搭建了以ERP為核心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形成了采購、計劃、制造、財務、銷售、倉儲一體化管控平臺;工程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工程機械產品“走出去”獲得了中國標準的支撐;企業高度重視產品售后服務,積極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用戶滿意度大幅提高;滿足了國家重點領域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二手工程機械的退出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目前市場上存在230萬左右國零產品以及國一產品,也需有序的退出市場;其次就是新的排放標準實施,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監管制度,嚴格符合國家標準;關于新機市場的準入制度也應進一步完善;最后還應嚴格進口管理,屆時,對進口新舊工程機械均應嚴格執行此標準。
同時,蘇子孟秘書長還對“十三五(wu)”期(qi)間的(de)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行(xing)業(ye)的(de)發展(zhan)進行(xing)展(zhan)望,未來行(xing)業(ye)發展(zhan)的(de)總(zong)體(ti)思路要以(yi)創新思路為(wei)核(he)心(xin)、以(yi)質量優(you)先為(wei)重(zhong)點(dian)、以(yi)強(qiang)化(hua)(hua)(hua)(hua)基(ji)礎為(wei)切(qie)入點(dian)、以(yi)優(you)化(hua)(hua)(hua)(hua)環(huan)境為(wei)目標(biao)。蘇子孟表示,從技(ji)術(shu)(shu)發展(zhan)趨(qu)向上看,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現處于(yu)數字化(hua)(hua)(hua)(hua)、智(zhi)能(neng)化(hua)(hua)(hua)(hua)、宜(yi)人(ren)(ren)化(hua)(hua)(hua)(hua)、節能(neng)與環(huan)保、巨型化(hua)(hua)(hua)(hua)和(he)微型化(hua)(hua)(hua)(hua)、減(jian)量化(hua)(hua)(hua)(hua)、輕量化(hua)(hua)(hua)(hua)等技(ji)術(shu)(shu)發展(zhan)階段(duan),將(jiang)向高(gao)性(xing)(xing)能(neng)、多功能(neng)、高(gao)可靠性(xing)(xing)、人(ren)(ren)性(xing)(xing)化(hua)(hua)(hua)(hua)、環(huan)境適應性(xing)(xing)、能(neng)源多樣性(xing)(xing)以(yi)及機(ji)(ji)(ji)器人(ren)(ren)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方向發展(zhan)。我國(guo)(guo)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行(xing)業(ye)具有明顯(xian)的(de)技(ji)術(shu)(shu)優(you)勢(shi)和(he)產業(ye)優(you)勢(shi),行(xing)業(ye)相(xiang)關企業(ye)對當前經濟(ji)下行(xing)壓(ya)力(li)加大有充分的(de)估計(ji),積極做好了應對準備;加上我國(guo)(guo)發展(zhan)潛力(li)大、韌性(xing)(xing)大、回旋(xuan)余地大,特別是“一(yi)帶一(yi)路”、國(guo)(guo)際產能(neng)合作、《中國(guo)(guo)制造2025》、長江經濟(ji)帶建設、京津冀(ji)協同發展(zhan)和(he)國(guo)(guo)家(jia)出(chu)臺的(de)一(yi)系列(lie)穩增長的(de)政(zheng)策(ce)措施和(he)相(xiang)關舉措將(jiang)拉動經濟(ji)發展(zhan),更將(jiang)受(shou)益于(yu)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行(xing)業(ye)。相(xiang)信中國(guo)(guo)工(gong)程(cheng)(cheng)(cheng)機(ji)(ji)(ji)械行(xing)業(ye)一(yi)定會走(zou)出(chu)低谷進入一(yi)個新的(de)良好發展(zhan)周期(qi)。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