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更加便宜,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數據顯示,汽車消費持續增長,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同時,汽車多了,交通更加擁堵,汽車尾氣排放增多,發展汽車產業或有機遇也有挑戰。
汽車產業發展或面臨挑戰。
1、尾氣排放質量標準。九月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在尾氣排放安裝應對檢測軟件,大眾汽車制造商股價下跌。不僅制造商將接受罰款,而且對于德國制造業或多或少有一定影響,有經濟學家認為,大眾汽車事件對于德國制造業影響甚至超過希臘債務危機。汽車多了,尾氣排放關系到環境保護,過于寬松汽車排放可能會轉向更加嚴格標準檢測。
2、汽車企業人工智能自動化生產。在悉尼晨報看到一篇文章,悉尼汽車業企業面臨一定挑戰。澳大利亞工業集團表示,自前年以來,澳大利亞汽車制造業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包括長期盈利、可持續、行業生產力,由于人工智能與科學技術發展,汽車工人需求減少,同時,澳大利亞減少了對汽車行業的財政資助。一些企業不得不削減員工,大約三分之一是全職工作、三分之一是雇用、兼職、臨時工作。大規模自動化生產作業逐漸替代人工勞動,制造業企業對流水線需求減少,或者需求有了改變。如何培養汽車專業技術人才、留住人才也成為了企業人才戰略與規劃需考慮的事情。
3、汽車低價位市場競爭。科學技術進步提高生產力,降低每小時必要勞動時間,汽車生產成本逐漸降低,油價更便宜、自動駕駛、網絡銷售等,汽車制造商的成本降低,為了爭取更多消費者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汽車制造商競爭低價位市場。
汽車產業面臨哪些機遇呢?
1、消費者增多市場增長。根據皮尤研究院研究,亞洲人生活不斷改善,中產收入不斷增長,從最初平均2美元增長到平均10美元左右,全球超過一半的中產階級生活在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自2011年至今,全球中等收入的人群幾乎增加了一倍,從299萬增加到7.84億,大部分在亞洲。
2、汽車行業領先消費復蘇。汽車行業或先于其他行業表現復蘇。汽車行業不再由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如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主導,而是向著縱向發展,越來越多國家紛紛建立汽車零部件組裝流水線工廠,經濟增長放緩,也或正是汽車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好時機。
3、新能源與新技術。新能源汽車,小型電動車等家庭實用型汽車或更具有市場潛力。巴菲特最近也購買了德國一家電動車企業,并認為,電動車或是下一個有潛力的行業。
4、汽車制造業帶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汽車制造業或帶動傳統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汽車消費帶動經濟發展。從生產角度來分析,汽車制造需要較好技術,而創新技術或是推動生產力原動力。汽車產業不僅帶動制造業加快升級,而且,汽車生產需要新一代技術人員,既有高學歷又有高技能的新一代藍領。
5、互聯網技術與自動化技術降低成本。一般來說,歐洲美日等國家汽車企業生產成本較高,而新興市場許多國家發展迅速,在自動化與互聯網技術帶動下,紛紛建立本地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部門,亞洲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咱們國家的汽車產業潛力巨大。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