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創維數碼(00751,HK)舉辦了2015/16財年中期業績說明會,截至2015年9月30日,創維集團營業額為195.49億港元,比去年增加5.8%,毛利40.2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4%,總盈利9.8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5%。
創維集團行政總裁楊東文表示,在總銷售量同比上升11.0%和海外市場高速增長的推動下,創維集團的整體營業額得到提升。但他同時表示,“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增長速度在放緩,沒有像以前10%、20%、30%的高速增長;由于眾多外來競爭者加入,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策略來消除他們對行業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五大彩電巨頭中,除創維、海信仍在盈利外,TCL、康佳、長虹的彩電業務均陷入虧損。
新進入者開打價格戰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未來兩到三年,中國電視市場容量基本將維持在4500萬臺左右。但這塊不再“變大”的蛋糕,卻吸引了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企業參與競爭。不僅如此,暴風科技與海爾合作的暴風TV、兆馳股份與風行在線合作的風行電視也已入局。目前,包括傳統電視廠商的子品牌在內的互聯網電視已多達10余家。
雖然智能電視的發展為彩電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彩電銷售規模和銷售額均出現一定幅度下滑。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彩電零售量為4461萬臺,同比下降6.6%,全年9個月份同比下降,零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
激烈競爭下,電視平均售價不斷下滑,電視企業間的價格戰從未停止。創維方面數據顯示,電視的平均售價已從2014年的3051元跌至今年的2577元。面對惡劣的行業競爭環境,楊東文表示,對上半年業績仍是滿意的,無論是營業額還是利潤都得到了一定增長,另外在海外市場以及中高端電視的布局也都初見成效,為業績的提升貢獻不小。
“眾多外來競爭者加入,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策略來消除他們對行業的負面影響。”楊東文說。不僅是創維方面感受到價格戰的壓力,國內另一彩電企業董事會秘書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下降的同時,樂視、小米、暴風、PPTV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智能電視行業,以其低價策略大力搶奪市場份額,大幅壓縮行業毛利空間,對彩電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
在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看來,這一場價格戰幾乎是必然的。“互聯網企業構建生態鏈,他們不是簡單在硬件里面賺取差價作為盈利模式,而是通過后期的線上服務平臺獲得價值。目前傳統企業也在往互聯網上靠,傳統企業也知道,原有的靠硬件賺錢的模式可能會被挑戰,我們的自己的蛋糕何必讓別人吃?他們認為自身在供應鏈、渠道、品牌上都更有優勢,這也是他們應對一個外來者做這種挑戰的策略。” 更多最新彩電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