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業務是指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與保理商之間存在的一種契約關系。根據該契約,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等服務中的至少兩項。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貨物買賣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步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產品質量和價格競爭的余地越來越小,賣方之間的競爭逐步由品質、價格的競爭轉為銷售條件方面的競爭。絕大多數的買方不愿再繼續使用信用證收付貨款方式,轉而要求賣方接受賒銷的商業信用付款方式。
在業務中,賣方應收賬款的收款風險由保理商來承擔,保理商定期催收管理應收賬款,有效地幫助賣方采用賒銷的貿易方式來開拓市場,獲取利潤。
保理業務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業信息的內部化和不透明使中小企業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金時無法向銀行提供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證明其償還貸款的能力,所以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困境。
保理業務主要依據貿易雙方綜合財務狀況、應收賬款的歷史履約記錄、付款記錄和違約記錄等來判定買賣雙方的信用風險水平,對抵質押等擔保條件要求較少,因此保理業務更適合于難以提供抵押品或保證人的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需求。
同時,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保理改善財務報表,企業的應收賬款和銀行貸款在財務報表上都表現為負債,而通過保理融通資金不但不增加負債,反而表現為應收賬款減少、現金流增加。
根據FCI,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場,2011-2014年保理業務景CAGR達27%,保理行業具有顯著的逆經濟周期特性。
保理主要分為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雖然目前銀行保理占主導,但商業保理業務受益于近年來政策推動及業務木質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根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預測,2015年國內商業保理業務規模預計達到1600億元,增速達129%。商業保理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未來發展空間大。更多最新商業保理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