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產業商業模式
作為車聯網、的“入口”,充電樁業務潛在價值巨大,在未來、智能小區建設中將發揮重要的數據采集與分析、資源優化配置等作用,充電樁業務已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商業模式創新空間。
靈核網的顯示總結,目前,我國充電樁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模式,“充電APP+云服務+遠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車廠商+設備制造商+運營商+用戶”模式。
電改放開后,充電設施建設實現市場化,民營資本等有望進入,而充電樁企業具備熟悉市場的優勢,同時轉向下游環節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也將充分顯現。隨著各界資本紛紛進入充電運營領域,設備企業+資本進行的轉型將帶來各種運營模式的創新。當前,我國充電樁行業的創新商業模式有常州眾籌模式、“電樁”模式、PPP模式、特銳德模式、華貿中心模式等等。
另外,目前國際主流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有三種,分別是政府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電網企業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汽車廠商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
充電樁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目前看來,政府以及電網、民營資本、汽車企業等多個渠道均有資金注入這個業務。但充電樁業務仍需探索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充電設施的建設中。
目前全球充電樁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借力電改,批發+零售電力盈利模式;中規中矩,收取充電服務費盈利模式;換個思路,瞄準停車市場藍海模式;開放思維,充電服務生態系統盈利模式;眾人拾柴,眾籌建樁;美國的免費充電樁模式等等。
2015年,國務院對我國充電設施發展做了相應的規劃,尤其對其中的分場所建設模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充電樁行業前景分析
調查表示,純電動汽車銷量最大,2015年前三季度產銷分別完成20365輛和19228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主要目標要求,產業化方面,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意味著需要建480萬個分布式充電樁、1.2萬座集中式充換電站。據此估算,未來每年將需建設至少96萬個充電樁,按照目前建設費用計,直接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國內已經建成723座充電站,充電樁配備量為2.8萬個。目前,充電設施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例維持在1∶4左右的水準,而標配為1∶1。無疑,充電樁的建設滯后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軟肋。根據“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集中式充換電站將增長到1.2萬座,分布式充電樁數量將增長100倍達到450萬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