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雖然發展的時間并不太長,但是相對于國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它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說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僅用20年的時間就趕上了國外幾十年的發展。雖然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規模上發展得非常迅速,但是在服務的質量上卻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忽略物流市場營銷的重要性,降低了消費者的滿意度,而國內外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多,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業陷入競爭困局。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異常的激烈,所以需要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評估,以期提高企業自身的營銷能力,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營銷能力不論是對于傳統的物流企業,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良好的營銷活動就可以使得企業獲取一定的用戶,但是必須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現如今對于消費者來說,消費體驗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由于消費者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服務項目變得更加地個性化,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雖然迅速,但是由于面臨來自多方面的競爭壓力,在經營上還是需要作出改變,以期打開更大的市場,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而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經濟來源是來自電商企業和生產流通企業,能夠保證一定的市場份額需要的便是企業的的營銷能力,從而達到拓展市場,獲取客戶的認可的目的。
(1)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中國現有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多數是從國有倉儲、運輸企業轉型而來,帶有許多計劃經濟的遺跡,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必須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理順權益關系,實現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則運作,激發企業活力,向現代物流業轉化。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一方面要進行內部的整合,優化內部資源配置,中遠集團在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和中國外輪代理公司業務的基礎上,2002年初成立中遠物流公司,重新構建覆蓋全球的物流服務網絡;另一方面,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企業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克服資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業快速成長;擴大,促使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運作。
(2)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計算機信息網絡。借助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從國內擴展到國際,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絡愈發重要。企業要雙管齊下抓網絡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絡,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 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如中遠集團和小天鵝、科龍聯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異地貨源,取得可觀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絡,通過互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
(3)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集團,實行集約化經營。
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后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并聯合,才能合理配置資源和健全經營網絡,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4)強化增值服務,發展戰略同盟關系。
根據看,那些既擁有大量物流設施、健全網絡,又具有強大全程物流設計能力的混合型公司發展空間最大,只有這些企業能把信息技術和實施能力融為一體,提供“一站到位”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因此,中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以客戶增效為己任,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甚至還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決方案、搭建信息平臺等服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公司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伙伴關系。
(5)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實施人才戰略。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與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業。
是(shi)一項(xiang)系統(tong)工(gong)程(cheng),僅靠物流(liu)企(qi)(qi)業(ye)自身(shen)的(de)努力是(shi)遠遠不(bu)夠的(de),還需要政(zheng)府和(he)行業(ye)協會(hui)的(de)推(tui)動和(he)調(diao)控作(zuo)用,為(wei)第(di)三(san)方(fang)(fang)物流(liu)企(qi)(qi)業(ye)發(fa)(fa)展創造良好的(de)外部環境。一是(shi)盡快建(jian)(jian)立健(jian)全相應的(de)政(zheng)策法規(gui)體系,特(te)別是(shi)優(you)惠政(zheng)策的(de)制定和(he)實(shi)施,使第(di)三(san)方(fang)(fang)物流(liu)的(de)發(fa)(fa)展有據可(ke)依;二是(shi)盡快建(jian)(jian)立規(gui)范的(de)行業(ye)標準,實(shi)施行業(ye)自律,規(gui)范市場行為(wei),使物流(liu)業(ye)務運作(zuo)有規(gui)可(ke)循;三(san)是(shi)發(fa)(fa)揮組織、協調(diao)、規(gui)劃職能(neng),統(tong)一規(gui)劃,合理布局,建(jian)(jian)立多(duo)功(gong)能(neng)、高層(ceng)次、集散功(gong)能(neng)強、輻射范圍廣的(de)現代物流(liu)中心,克服(fu)條塊分割的(de)弊端,避免重復建(jian)(jian)設和(he)資源浪費現象,促(cu)進第(di)三(san)方(fang)(fang)物流(liu)健(jian)康(kang)、有序發(fa)(fa)展。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