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產業發展趨勢
,將主要體現在智能建筑技術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智能建筑應用領域的發展和智能建筑及其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三個方面。
(一)智能建筑技術及其相關技術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IT技術和新材料、新設備等與建筑業直接相關的技術的發展為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智能建筑已取得的成就和可預見的發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為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以國內的情況為例,在智能建筑技術剛進入國內時,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屈指可數,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及其缺乏。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建筑及其相關技術與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已有數量可觀的從事智能建筑研究的專業機構先后成立;不少大專院校開設與智能建筑相關的課程,有的大學已開設相關的專業,培養從專科到研究生不用層次的專業人才,為智能建筑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證。
由于智能建筑驚人的發展速度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資金進入,為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證。著名的 SIEMENS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通過收購Landis公司技術成熟且有很大知名度和很高市場占有率的技術與產品進入了智能建筑行業,并很快成為國際著名的技術與產品供應商之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智能建筑及其領域的持續發展
“智能建筑”概念來自于“智能大廈”,早期智能大廈主要是指“樓宇自動化系統”。隨著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與之相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現代通信系統在現代建筑中的重要性不斷顯現,就自然形成了以“3A”為標志的智能建筑新概念。
隨著時代的前進與發展,“智能建筑”范圍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充實。由于建筑智能化技術在住宅建筑中的大量應用,供人們居住的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功能的住宅小區不斷涌現,智能化住宅(小區)動態地改變了“智能建筑”原有的涵義,成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而且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綜合標志之一,它也成為人類社會住宅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人類社會步入21世紀的今日,在現代化城市中,人們建設了越來越多的智能建筑(群),以及具備了“智能建筑”特點的現代化居住小區。雖然它們都建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綜合“信息系統”,但從整個城市來講,它們仍只是一個個功能齊全的“信息孤島”或者稱為“信息單元”。如何將這些信息孤島有機的聯系起來,更大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作用,進而將整個城市推向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數字化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數字化城市”是“智能建筑”概念的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擴展。可以設想,在將住宅、社區、醫院、銀行、學校、超市、購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通過信息網絡連接形成“數字化城市”信息平臺之上的“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或“智能小區”,與現代的“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或“智能小區”會有多大的差別?這些可以預見的前景,預示著“智能建筑”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領域。
(三)智能建筑及其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
國內近幾年智能建筑的發展,已經帶動和促進了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
智能建筑技術的不斷迅速發展和智能建筑領域的持續擴展將會使相關的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和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近年來不斷壯大產業隊伍和已形成的產業規模就是例證。
智能建筑的發展,也帶動了建筑設備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制冷機組、、變配電、照明等系統與設備的控制系統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相關行業產品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智能建筑及其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得以在世界范圍內高速發展,絕非個人意志所及,其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固有優勢,尤其是巨大的經濟效益,使之充滿活力,方興未艾,并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高技術產業之一。
智能建筑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我國智能建筑市場規模將由2012年的4.27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0.4億美元,為先進的建筑技術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所呈現的將是亞洲新建建筑市場快速發展的景象,同時帶動了智能建筑的迅猛發展。
到2030年,亞洲的能耗將占全球總能耗的45%,其中建筑將是用電大戶。亞洲的城市化高速發展進程將通過智能建筑的發展來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在亞洲,智能建筑的概念包括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該地區有很多關于綠色和智能建筑關鍵的評估標準。
在亞洲很多國家,智能城市實現了一種可持續化的城市發展模式。智能城市包括很多內容,主要是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也包括生態、可持續性、綠色和低碳城市,詮釋了不同的綠色元素。
在日本和韓國分別有Fujisawa和SongdoIDB兩座智能城市。中國有36座智能城市正在建設。到2050年,新加坡將成為智能國家,馬拉西亞的Iskanda已經成為其旗艦智能城市。德里、孟買工業帶將成為未來印度的智能城市。中國正投資2500億人民幣將天津建設成低碳示范城市。
智能城市為通信信息技術、軟件、電子硬件產品和低碳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機會。目前,通信信息技術和軟件企業正在智能城市市場中不斷增長。系統和服務商與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并成為獨立投資者。除了日本,零能建筑相比較其更高的目標而言,在亞洲很多國家更多的是一個概念。通常,零能建筑是作為各類低碳技術應用的示范。
在發展中國家,的關鍵在于對現有電網基礎設施的升級,而在發達國家,則是與電網通信系統有關。對于中國和印度來說,為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對電網進行升級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同的國家正處于不同的智能電網發展階段。中國政府承諾投資1500億美元對電網進行升級。很多其他的亞洲國家也在投資智能電網的發展。亞洲國家的電力市場仍舊是國有的、壟斷的,除了澳大利亞完全放開了管制。在發展中國家,一般通過手動需求管理(DSM)來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自動管理反映(AutoDM)在亞洲處于起步階段,但現有的DSM市場已經為未來AutoDM的發展提供了商業機會。
基于通信信息技術(ICT)、能源和低碳技術的方方面面,智能建筑整合在一起就組成了智能城市和智能電網。政府、終端用戶和建筑業主都是智能、綠色建筑發展的推手。智能建筑在智能城市中不斷發展,綠色建筑也將成為亞洲新建筑發展的主要趨勢。
未來,到2020年,亞洲的建筑市場份額將占全球的43%,中國、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將是智能建筑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到2020年,在城市化、智能城市和政府減碳目標的推動下,亞洲智能建筑市場將達到10.4億美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