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智能網聯汽車可能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系統,預計到2021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市場的總體銷售額將高達1226億歐元(折合8628億元人民幣),是2016年403億歐元的3倍。
對于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給出的定義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 X(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和執行等功能,可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報告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七大功能性領域在于自動駕駛、安全性、資訊娛樂、身心健康、車輛管理、移動性管理以及家庭一體化。其中,自動駕駛是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化功能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領域,目前許多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預期,自主停車和低速堵車導航技術已經投入使用。
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盡管智能網聯汽車的經濟環境尚不明朗,汽車整車生產商和一級供應商普遍在進行相關的研發投資。例如在智能駕駛系統開發方面,寶馬公司有遠程代客停車技術,即待乘客下車之后,自主停車的技術;大眾公司有應急輔助系統,該系統能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剎停車輛。
報告認為,在今后的五年中,智能網聯汽車可能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系統。隨著半自動化駕駛以及隨之而來的全自動化駕駛的出現,汽車行業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據預測,2016年終端客戶用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費用將達403億歐元。其中,在安全性和自動駕駛上的消費支出占比最大,約占消費總額的61%。
報告還稱,到2020年,汽車產業才會開始真正地向自動駕駛轉移;到2025年在出售的新車中,20%的車輛具有明顯的自動駕駛功能;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穩定,2030年人們可能看到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車輛, 保守估計,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車輛的市場滲透率將為15%-20%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