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筆者就通過自己的新經驗和對金融的認識給大家全面的認識P2P網貸。當然僅以自家之言重在參考。
一、P2P公司的活法其實常規的大概有3種
1、好平臺賺手續費(別想賺貸款差價發財,那太難了!)
筆者當年剛潛入時,把排名前20的平臺全開了戶頭。當然,用的手機號是不經常用的。因為廣告太多你會受不了。開戶的模式其實都是一樣的,更搞笑的是,開戶送錢的模式都是相互抄。改改金額和名稱就上了。
賺手續費的平臺較安全
全部開戶后,筆者真投的平臺只有幾家。其中一家投比較多。因為我覺得只有這種平臺安全,因為他賺的不是貸款差價,而是手續費。全是短標、凈值標。也就是常常說的黃牛標。這里不提平臺,以免有廣告之嫌。
因為從風險角度考慮。如果標期過長,就面臨利率波動風險,這是股市中都明白的問題。而現在除了中國有高利率外,其它國家的金融市場基本全是維持低利率。長遠來說,這些差距是會慢慢的隨著時間、經濟的發展而收小差距。因此長遠來講,P2P公司靠利率差價是非常難活的。就如為什么中國有余額寶,而美國沒有的原因。但短期而言,在中國高利率下,又必然需要有P2P公司的存在來推動小額貸款的推廣。最后的問題是,這些模式太簡單,別人很容易復制,相反,改進后有大品牌做背景,支撐起來的業務反而會更大。消滅你更容易。
利率水平的不斷壓縮(日本剛剛推行負利率)。這些依靠貸款利率差價除了面臨企業還款能力風險、利率波動風險、信用風險、資金抽離波動風險、平臺運營成本等等。單純依靠微差利率的P2P貸款公司是很難正常維持下去。P2P本來就是小游戲,非做成大游戲跟銀行對著干。又沒有資金池,你怎么斗。
最后,會慢慢的逼著這些公司走向……第2種活法
2、騙子VC(風險投資機構) 騙到手的條件---投的人也一定是騙子!
沒有什么比騙VC(風險投資機構)更爽的交易了。騙完拉倒無承擔風險,拉來資金花光完事。當然,別人也不是白癡,但問題是總有倒霉鬼!或者說總有更大的騙子出現。
就如E租寶。上家成立個公司,本來只想騙個VC(風險投資機構)。結果卻來了個更大的騙子,買下這個平臺后,做成了中國最大的(龐氏騙局)。一年狂騙集資500億,買光國內LV。這就是小騙子--騙大騙子---大騙子騙……第3種活法。
3、直播騙子用戶(龐氏騙局) 最垃圾水平的騙子最狠
這個是最低級、也是最狠的騙子。騙VC出什么事?沒事,頂完投資人的錢拉倒,還能有什么事。頂多一句大家都看走眼了。再說發VC的錢也不是他自己的錢,也是投資人的錢,只是虧了其中一點小部分,不痛不癢。所以基本無法律風險。
但是,第3種活法,騙子用戶。就風險大了“法律風險、刑事風險”等等。總之 就是一條不歸路,或者說是死路。但暴利下總有人冒險。這種活法,其實不只是機構背景的機構,其實一些個人、小網站點自己就一開始進行騙用戶的第三種活法。案例也是最多。
最后:大家一定只想問一個問題。如何防范?
筆者的建議是:
1、平臺一定在前10,且有2013就開始的的排除歷史。
2、標的周期不要太長。也不要太高。如有一平臺,動不動就發上億的標,跟銀行搶飯碗,結果,一年出了好幾單億元級的違約單。現在放出超百億,你能頂得住幾單?換股權容易,但條件中國股市還沒有到最成熟發達的時候,但愿你能活到那時。
3、關注交易量,最好是靠賺手續費的平臺,更關注。這里就不推薦了。
最后:建議少玩點,如果你不懂什么叫凈值標、短期標。什么都不懂,就不要玩。長期而言,P2P其實只是一個金融市場的攪局者,是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改革的前哨,P2P之后的新出現的金融才更值得期待。別去冒這種有去無回的游戲。更多最新行業,市場分析報告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