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易品種看,全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現券交易累計成交9.9萬億元,占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11.1%;金融債券和公司信用類債券現券交易分別累計成交46.1萬億元和30萬億元,分別占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量的53.2%和34.6%。交易所債券現券成交3.4萬億元,同比增長21.9%。
據《2015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第四季度)》指出:201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86.7萬億元,日均成交3483億元,同比增長115.8%。從交易主體看,中資中小型銀行和證券業機構是主要的賣出方,全年凈賣出現券3.4萬億元;中資大型銀行下半年凈賣出現券有所增加;其他金融機構及產品和保險業機構是主要的買入方,全年凈買入現券3.6萬億元。
2015年,中債綜合凈價指數由年初的101.42點上升至年末的104.83點,升幅3.4%;中債綜合全價指數由年初的114.50點上升至年末的119.29點,升幅4.2%。交易所國債指數由年初的145.60點上升至年末的154.54點,升幅6.1%。銀行間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大幅下移。2015年末,國債1年、3年、5年、7年和10年期收益率較年初分別下降96個、82個、81個、77個和80個基點,10年期與1年期國債期限利差為52個基點,較年初擴大16個基點。第一季度,國債收益率先降后升,進入第二季度,受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地方政府債供給增加及股市走強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國債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中長期收益率小幅下行,曲線陡峭化特征明顯。第三季度以來,股市大幅波動,加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避險需求上升,推動國債中長端收益率顯著下行。
2015年累計發行各類債券2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8.3%,主要是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和同業存單發行量增長很快;公司信用類債券中的企業債券發行量較上年減少。年末國內各類債券余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38.1%。
債券市場品種進一步豐富。一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拓寬了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提高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二是推出綠色金融債券,為金融機構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支持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項目創新了籌資渠道,增加了綠色信貸特別是中長期綠色信貸的有效供給。三是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品種不斷豐富,推出永續票據、并購票據、綠色票據、資產支持票據、“債貸組合”等新品種,發行注冊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并在定向融資工具發行中引入專項機構投資人制度。此外,積極穩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引入匯豐銀行、中銀香港和渣打香港等境外金融機構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韓國政府等外國政府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12月份發行的10年期國債發行利率為2.99%,比上年同期發行的同期限國債利率下降78個基點;11月份國開行發行的10年期金融債利率3.47%,比上年12月發行的同期限金融債利率下降90個基點;主體評級AAA 的企業發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資券(債券評級A-1)平均利3.78%,比上年同期低152個基點;主體評級AAA 的企業發行的5年期中期票據(債券評級AAA)平均發行利率4.17%,比上年同期下降150個基點。Shibor 對債券產品定價基準作用繼續提升。2015年全年,發行以Shibor 為基準定價的浮動利率債券4只,總量為170億元;發行固定利率企業債302只,總量為3421億元,全部參照Shibor 定價;發行參照Shibor 定價的固定利率短期融資券8903億元,占固定利率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量的91.6%。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