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帶來新熱點
中國證券報:兩會是否重新為市場打開反彈窗口?哪些板塊將受益?
胡旭陽:這些年來,證券市場對兩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行情往往在兩會前后發生變化或轉折。但兩會后是漲還是跌,并不是一個概率問題,而是市場本身的趨勢問題。2016年以來的市場走勢,已經反映了最糟的預期,而兩會帶來的將是信心和暖意,兩會后的股市走勢值得期待。在熱點方面,有一些板塊值得關注,比如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養老、二胎,與地緣局勢相關的軍工,與供給側改革相關的周期性行業等。
呂長順:兩會期間,大盤或以震蕩為主,但有一個主題是確定的,即中國的老齡化與促進養老健康產業發展。大健康產業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美國的健康產業占GDP比重是18%,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0%,而中國的健康產業僅占GDP的4%至5%。隨著中國進入到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必將爆發。十萬億元級產業投資盛宴將隨之開啟,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生物醫藥、醫療設備及互聯網醫療等三大領域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中國證券報:如何判斷今年的宏觀環境?
胡旭陽:總體而言,2016年頭兩個月,股市跌去四分之一,并不反映真實的宏觀預期,而是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市場的過激反應。當前,中國面臨的是結構性轉型,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需要一個過程,短期的代價和壓力換來的將是結構升級。而供給側改革的良方讓我們對中國經濟中遠期前景堅定看好。相信兩會中明確的具體措施,將讓我們確定這種信心。
呂長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了非凡成就,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興旺帶動了鋼鐵、建材水泥等行業繁榮。不過,隨著傳統產能過剩,現在到了重啟新一輪改革的時刻,而這次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目前中國經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是傳統的煤炭、鋼鐵、水泥、建材等國企為主的周期性行業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醫療、教育、金融、網絡、新技術等各方面供給不足。今年將會陸續出臺政策措施,厘清其中關系,促進供給側改革。新興產業面臨的機會更多,醫療、教育、金融、網絡科技、工業4.0、機器人等新技術存在投資機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