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霧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現場連線首個示范項目生產現場——港原化工,整套設備連續穩定運行,各環節銜接順暢,正式宣告項目成功。現場各項運行數據證實,神霧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藝具有顯著節能效益。
我們將近期路演中,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集中匯總,選取最核心的六個問題統一回答。其邏輯鏈條可概括為:①示范項目投產后,能否證實技術的經濟性?②經濟性證實后,是否存在技術壁壘防止同行迅速復制?③經濟性與獨家性確定后,訂單獲取與業績兌現的預期如何?④業績兌現后,能否兌現現金流?⑤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⑥對市場上部分誤解的糾正。
問題一:以目前的油價水平,神霧的技術能否實現穩定盈利?
神霧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藝的核心優勢在于,將電石生產成本降低520元/噸(傳統工藝成本的24%),使得優先改造的存量企業扭虧為盈。同時,獲得低成本的電石后,乙炔制聚乙烯工藝出現較大盈利空間,從而低成本對接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與化工之母——乙烯。
受益于工藝優越性,神霧技術在電石改造,和下游拓展制聚乙烯兩個市場均表現出較強的成本優勢:
*存量改造:新工藝顯著成本優勢,無懼電石價格波動,600億市場已開啟
新工藝成本優勢顯著:根據神霧環保3月11日發布會當天的數據,公司新工藝下的港原電石生產成本為1620元/噸,較之傳統工藝2140元/噸的成本,下降24%。根據2016年3月23日wind數據,西北地區電石市場平均價為2245元/噸。傳統工藝的成本線已經非常接近市場價,疊加運費與運行不暢等擾動因素,部分企業已經進入微虧狀態。但神霧工藝仍有625元/噸的盈利空間,工藝優越性帶來的業績安全邊際大幅增加,無懼電石價格波動。
圖1:港原示范項目中傳統工藝與新工藝的成本比較
存量市場600億改造空間:高耗能行業在低盈利情況下,改造性需求愈強,我們推測在證實改造工藝使電石企業盈利性顯著改善后,改造工程訂單應不斷涌現。根據公司已披露的訂單,產能規模為40萬噸/年的電石廠,改造EPC工程投資約為10億元。2014年全年電石產量2548萬噸,假設有效產能與產量規模相當,則改造市場空間在600-700億元之間。公司手握獨家技術,大概率將獨享這一巨大的市場空間。
*電石法制市場:可承受最低油價水平為$30
公司在發布會上表示,顯著降低電石生產成本并非終點,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電石—乙炔—聚乙烯示范項目,并在今后向更多的下游化工產品延伸。通過與石腦油制烯烴、煤氣化制烯烴路線比較,公司的乙炔法可接受的最低油價水平在$30,且絕對利潤空間均隨著油價上漲而不斷增厚。
同時,隨著未來乙炔法制聚乙烯工藝的工業化推廣,必將帶動新增電石生產需求,新工藝電石的工程市場空間將在600-70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截止目前,集團已經在推進的乙炔法制聚乙烯項目共7個,總投資達745億元。
問題二:技術壁壘有多高?能否阻擋同行迅速復制?
神霧環保新型乙炔法工藝,其技術原理是在電石爐前增加電石預熱爐,采用低階煤與生石灰磨粉后充分混合并壓球,在電石預熱爐中燒制至600-700℃,提取揮發分煤氣和煤焦油,并將剩余高溫固體組分熱送進電石爐中反應生產電石。通過增大物料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高溫熱送降低電耗,同時用低階煤與粉狀石灰替代了價格更高的蘭炭和塊狀石灰。
改造工藝的邏輯簡潔明了,那么整條技術路線中是否存在核心壁壘,可阻礙同行迅速復制,搶奪市場份額?
就新型電石工藝的技術細節而言,核心技術壁壘在于壓球、預熱與熱送三個環節。競爭對手難以迅速掌握。
*壓球環節:由于生產電石的反應中會有氣體產生,因此反應物料必須保持塊狀,否則粉狀物料堆積會阻礙氣體流動,嚴重時可能引起爐體爆炸。因此壓球環節的緊實效果對于后端安全生產至關重要。
我們在前期的電石行業草根調研中了解到,曾有其他的企業也嘗試利用反應物料磨粉充分混合,通過增大反應接觸面積提高反應效率,但由于后端粉料壓塊效果差,裝料送料過程中易碎,或即使可達到良好壓塊效果,但粘結劑成本過高,而最終放棄。港原化工在與神霧環保前期接洽中,看到神霧壓球環節工藝成熟,是決定啟動合作、“吃螃蟹”的一大動因。
*預熱環節:預熱爐是新工藝的核心環節,充分混合并壓球成型的物料,進入預熱爐中,搭載在履帶上,通過其中不同溫度梯度的輻射管,使中的揮發分充分析出,并收集煤氣與煤焦油。
此次港原示范項目中,公司使用的預熱爐為直徑42米的圓形轉底爐,爐體的設計、制造和安裝完全由公司自有團隊執行。其轉底爐設計、制造工藝,經過集團技術人員多年摸索,已經非常成熟,并在集團冶金與垃圾熱解板塊有過成熟示范項目的應用。該項工藝依托于公司獨家專利的蓄熱式燃燒技術,并在加熱模塊、設備材質和參數設置等方面有著多年積累,競爭對手難以迅速完成技術復制。
*熱送環節:從預熱爐中產出的物料溫度達到600-700℃,通過熱送裝置送入電石爐,并升溫至1800-2000℃進行電石生成反應。相比于之前冷料入爐,相當于物料加熱的一部分由電能加熱變為煤氣加熱,顯著降低能耗。
化工生產過程中以高壓傳送為主,較少涉及高溫熱送,后者主要出現在冶金行業中。而神霧集團是全國極少數同時擁有甲級冶金設計院和甲級化工設計院的企業。神霧技術團隊靈活的,將行業中嫻熟的熱送過程,運用到化工過程中。競爭對手復制該技術,需要對冶金與化工技術融會貫通,而具備這樣能力的競爭對手尚未出現。
就公司的研發創新基因而言,核心壁壘在于董事長的深厚學術積淀與大手筆研發投入
*董事長吳道洪先生崢嶸20載,潛心研究焚燒工藝:神霧環保及其神霧集團的董事長吳道洪先生自博士期間即開始燃燒工藝優化方面的研究,1995年北航博士后畢業創業至今,已經帶領團隊潛心鉆研這一領域長達20余年。一方面,同行競爭者中,在燃燒工藝單一領域具有同等研究積淀的幾乎是鳳毛麟角。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同時是技術帶頭人的較為少見,因此神霧較之眾多其他公司,對技術研發的重視與技術價值的判斷更勝一籌。
*同時擁有甲級化工與冶金設計資質,多領域技術融會貫通:神霧環保是國內極少數同時擁有甲級化工與冶金設計資質的企業,因此不同技術團隊之間可展開靈活的技術交流與嫁接,開發出具有顯著獨家性的工藝路線。
*斥資6億元設立中試試驗基地:公司昌平中試基地中同時設有、冶金、轉底熱解爐等各項設備,同等規模的試驗基地在上市公司中非常少見。公司任何工業示范項目啟動之前,都會先在此完成中試,再放大推廣。6億元投資的中試基地,其試驗規模已可與實際工業體量相比,放大倍數可控。
一方面,可盡最大可能在工業項目開工之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縮短工業項目的建設周期,減少前端設計與理論不完善可能造成的損失。
另一方面,中試試驗的結果,對工業實踐的借鑒意義較強,可信度高。公司可利用中試結果,與客戶開展前期溝通,獲取業主的信任,縮短技術的產業化推廣周期。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