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已明確指出2016-2020年補貼實施退坡機制,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車有可能進入無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平穩“駛入”后補貼時代?8月21日,在2016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召開的主題峰會之一——“后補貼時期的政策及激勵工具”上,與會專家就此展開了熱烈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在后補貼時期,我國電動汽車可參考加州積分制模式,制定中國電動車積分制輔助實行補貼,推動節能和減排。他建議,實施積分法應將減少耗電、減輕二氧化碳排放與積分相掛鉤;改革現有耗油量的計算方法,重新定義百公里耗油量;電池并不直接算進積分,而是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性;責任分和積分區分開來,企業責任分不夠,不僅拿不到補貼,還要受到處罰。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分會理事長陳全世認為,發展輕量化的微型電動汽車是節能減排的必然選擇,“真正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電動汽車將是微型的、中低速的城市汽車,這種微型新能源汽車尺寸小、耗材少、成本少、耗電低,在大城市能源短缺、汽車污染排放嚴重的情況下,可發揮優勢滿足大多數人出行目標。”
“對于企業來說,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是必由之路。”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說,企業應繼續加大研發人員和資金投入,通過規模生產、輕量化等手段,推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有性價比優勢的電動汽車產品。同時,不斷豐富新能源汽車產品線,擴大消費者的可選擇范圍,比如說提供面向分時租賃商的個性化定制產品。
前不久,《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外公布,宣告網約車將正式合法化。而以用車成本低、政策優勢(包括補貼、不限行不限號)等優勢,成為做網約車的不二之選。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表示:“商業模式創新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后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還需加強分時租賃、換電、車電分離等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創新。”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稱,目前,新能源汽車成本隨著規模效應已逐漸下降,部分車型的成本下降較快,有必要根據產業發展、推廣規模、成本變化等因素進一步完善補貼標準。相比直接的財政補貼,借助市場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業對政策過度依賴。財政部將配合工信等部門加快建立相關制度,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后對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斷檔。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和行業分析、專項定制,請直接進入官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