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業人口減少、土地拋荒、基建征用、城市擴張使得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水利設施荒廢、工廠廢物任意排放、農業農藥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農作物減產;糧食種子被外資控制轉基因泛濫成災,長此以往中國不僅農作物種子被外資控制,糧食也會嚴重依賴進口,那時中國將受嚴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將農業經濟打回個體經濟1978年開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為標志,個體經濟基本上占了主導地位。 2、打工經濟造成農村空心化和農業勞動力的不足農業相對收益連年下降、成本節節攀升,重挫農民積極性,農民外出務工普遍,農業勞動投入不足,田間管理缺失。我國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導致農村剩下的優質勞動力不多,特別是在山區、丘陵區等經濟落后地區農村人口遷移多、剩余勞動力基本殆盡的情況普遍存在。
3、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隨著集體經濟的瓦解,毛主席時代農村水庫,水電站紛紛荒廢,農業科技推廣站也名存實亡。依靠集體的力量把全國農田改造成大寨式的保持水土,旱澇保收的“海綿田”這種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道路顯然辦不到了。
我國人口數量龐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糧食,面對耕地面積的大量減小糧食產量下降,為提高產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農民選擇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施用化肥數量最大的國家。2013年,我國農業種植化肥施用量為5911.9萬噸,比2000年增長42.3%,比2010年增長6.3%。
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了225公斤/公頃的安全上限,我國已經達到了400公斤/公頃以上,遠遠超出發達國家每公頃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國過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質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并未與農作物產量成正比。
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國家中,我國是唯一的“增肥低增產”類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總用量較90年代增長了35%,糧食單產凈增加為315公斤/公頃。
化肥使用過量農作物對肥料中的必要元素利用率不高,我國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發達國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僅40%左右;造成每年上百萬噸氮肥在其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氣體形態逸失到大氣中或從排水溝渠流失,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的污染。
目前我國農藥的利用率不足30%,近年我國農藥的年使用量達120萬噸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體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對土壤、水源、空氣及農副產品產生了極大危害。農藥殘留超標已成為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農藥使用不合理導致污染的加劇,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減少,土壤質量下降,自凈能力減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出現環境報復風險。一是生態關系失衡,引起生態環境惡化;二是土壤質量下降,使農作物減產降質;三是重金屬病開始出現,人們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4、農業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水利設施荒廢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水庫8萬4千座(總庫容4000億立方)、河堤17萬公里,新增灌溉面積3億畝,把灌溉動力從12.8萬馬力增加到7122萬馬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產糧區旱災問題。 5、畸形的農業機械化道路80年代初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后,集體經濟時期的大面積耕地被分成了小塊面積耕地,大的一兩畝,小的一兩分;而且每家的耕地比較分散不集中,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很多已經實現機械化的合作社在解體之后返回到手工作業時代。 6、工業污染對農田的破壞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化工污染成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類有機污染及鎘、砷、鉛、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嚴重,在對空氣、水體造成污染的同時,也成為土壤中長期存在的“毒瘤”。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從污染類型看,以重金屬為主的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3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1.4%。土壤污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農作物的污染、減產,一些谷物、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對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7、岌岌可危的“土地紅線”農業耕地不斷被侵占,建筑用地、觀光農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生產面積減少),收入有限,大量外出務工,農地拋荒嚴重。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進入了城鎮化、工業化的快車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GDP為指標的政策驅使著各地方的瘋狂發展。 我國目前的耕地狀況不容樂觀。耕地面積和土壤質量都呈下降趨勢。僅2008年度,全國耕地面積就凈減少了29.0萬畝。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8.2574億畝。與1996年的19.51億畝相比減少了1.25億畝,減少的耕地約占國土面積的0.9%。 8、種業危機種業受外資控制2011年5月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了中國種業第三次“最高規格”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貫徹落實此前國務院出臺的首次明確了種業的國家戰略地位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