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稱,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業潛在增長率為8%左右,按服務業貢獻率50%—55%計算,可拉動GDP增長4.0—4.4個百分點,比“十二五”期間多貢獻約0.5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數據顯示,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2012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至54.1%,占據“半壁江山”。
寧吉喆在文章中指出,服務業比重超過工業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
他還提到,服務業發展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不僅表現為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工業,而且表現為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工業增速放緩帶來的壓力,使經濟增速換擋而不失速。
近年來,服務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數據顯示,2012—2015年間,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非農就業增加200萬人,比2009—2011年間多增加約65萬人。在寧吉喆看來,這是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仍保持總體穩定的根本原因。
寧吉喆還在文中強調,服務業本身就是供給體系的組成部分,服務業發展能夠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并帶動相關領域改革。現階段,供給結構調整滯后于需求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與工業升級以及消費升級相關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是要解決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及其內部子結構不平衡、不協調以及資源錯配問題。更多最新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分析報告,行業報告,市場調研報告,調查報告,發展前景請訪問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