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化肥上市公司業績差,也是整體化肥行業不景氣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國內氮肥企業已連續三年虧損,估計今年全行業虧損額將突破百億元,磷肥行業也從微利降至盈虧平衡點,鉀肥由于50%依賴進口目前還有微利。相對而言,表現最好,但也只有4.6%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因此,2017年化肥企業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呢?
1、并購或剝離產業,加快轉型求突圍
2015年,世界六大跨國農藥公司中3家已并購整合。2016年,拜耳向孟山都發出收購要約,目前正在談判中,且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性的進展,倘若該收購交易成功,則TOP6中就有5家實現并購整合。
并購重組是在行業不景氣,業績增長受限的前提下,農化企業尋求的一種突圍方式。
除了并購新業務,介入新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之外,剝離利空業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也是農化企業面臨嚴峻經營形式的一種突圍方式。
2、戰略轉型
何為戰略轉型?就是隨著國家多環境保護的高壓之下,放棄傳統化肥制造,轉向綠色農業。比如大力發展、、高效復合肥料、生態肥料、有機肥等等。
3、強化產品和服務
面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產品價格變化、市場環境變化,不少化肥企業倍感壓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王述綱指出,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以及農業政策為肥料產品創新方面制定目標規則,同時也為農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所謂產品創新,便是牢牢把握“化肥零增長行動”的要求,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和高效肥料。以司爾特為例,2016年,司爾特在北京成立了由國內頂尖土壤、植保、化工、農學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研制生產出新一代高端硝硫基、硫基、氯基及各系列測土配方專用肥產品。該新型產品全化學合成,產品質量與性能完全與當前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具有節本增效、防止農村旱地與水田污染、保護農業環境、省時省力等特點,深受全國農民的喜愛與青睞。
在強化服務方面,2011年以來,司爾特與中國農業大學強強聯合,組建了全國首家“測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深入開展測土配方肥的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開創了“測、配、產、供、施”一條龍服務新模式。
4、取消關稅國際競爭力提高
在國內化肥優惠政策不斷減少的背景下,為維持出口競爭力,2017年新的關稅也將大部分肥料品種取消關稅征收。根據2017年關稅調整新方案,取消氮肥、磷肥等肥料的出口關稅,并適當下調三元復合肥出口關稅。
靈核網認為:在2017年新的關稅政策影響下,大部分肥料品種取消關稅,這一舉措也被視為刺激出口的一大利好政策,許多企業在新的一年報關時已開始享受到關稅取消帶來的好處,大大節省成本,提高我國肥料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是化肥去產能重要其入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