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節假期已經接近尾聲。截止2月2日21:30分,春節檔票房達33.01億,同比增長9.5%。按6%剔除掉服務費后,春節檔同比增長2%-3%左右。
整整一年來,票房大盤再次燒熱。《西游2》《大鬧天竺》《功夫瑜伽》《乘風破浪》《健忘村》《熊出沒3》6部影片同天上映。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突破8億高峰,總觀影人次超過2000萬。
刨去0.39億的服務費,2017年大年初一的實際票房在7.61億左右,同比增長19%。與去年幾個大檔期的負增長相比,同期19%的增長速度,以及幾項新紀錄的誕生,似乎讓中國電影重拾信心。
但那些身處市場中心的從業人員,依然心存隱憂。在度過預售高峰期后,后續增長仍需期待影片口碑效應產生的“自來水”。但目前來看,這個春節檔的影片,并沒有因為口碑效應,引發大量自來水的涌入。
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破8億,主要功勞該歸新增影院
8億!今年大年初一單日電影票房創下新紀錄。《西游2》《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等6部影片貢獻了98.8%以上的票房。不夸張地說,大年初一呈現出業界期待已久的井噴態勢。
其中,《西游2》在大年初一午后,便突破2億,首日更是以3.29億元票房稱冠;《大鬧天竺》在同一時間的票房也已經接近2億。
但先不要高興的太早。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統計,2016年大年初一觀影人次為1,709.69萬人次,而今年大年初一的觀影人次為2,099.20萬人次,觀影人次同比增長不到20%;而當天票房卻由6億提高到了8億,增長33%。
這說明,票房的高速增加并不完全是因為觀眾進入影院的次數增多了。有分析認為,今年票房高主要是包含了電商服務費。2016年的平均票價為33元,較2015年的35元降低了5%。票價越來越便宜了,但觀眾卻不一定感受到,正是因為觀眾實際購買價已經計入了服務費。
不過,服務費并不參與票房分成,從片方的角度而言,只是虛增票房數字而已。事實上,今年春節檔真正出力的是全國新增影院。
時代院線一位朋友向娛樂資本論透露,營業時間早晚延伸,在上座率一定的情況下,場次增多了,票房自然會有提升。去年增加的1600多家影院大多都在三線以下或者是大城市的郊外,正是春節影市最火熱的區域,對票房貢獻有效。
據了解,2016年全國總銀幕數量大約4.1萬塊,平均每天增長26塊銀幕。其中,去年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而三四線城市新增銀幕3664塊,占全國新增總數的38%。目前中國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影院數超過7600家,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可以計算,去年銀幕數量增加了23.3%。拋去新增影院帶來票房的的可關增長,今年春節檔與去年的票房幾乎持平。
橫店影城一位影院經理坦言,表面上是整體票房上漲了,實際上是因為影城數目漲了,座位增加了,相當于用1天的時間接待了去年1天半的客人,今年片子不給力,春節檔的整體情況很難超越去年。
三、四線城市成為“春節檔”票房的主要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在這個春節檔的表現不容樂觀,一家電影咨詢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7春節檔首日一線城市觀影人次同比下滑3%,票房同比下滑2%。
這個春節檔正在引爆三四線以及縣級的影院,娛樂資本論在南方一個人口80萬的縣城發現,目前這個縣城有4家影院,1000個座位,在平日里這是特別冷清的市場,但在春節檔,其中一家擁有451個座位的影院,幾乎場場爆滿。
在大年初一,這家影城的經理破紀錄地排了38場,是平常工作日的1.36倍,這一排片,讓當天觀眾達到了2500人次,這一數字是平日里的17倍。即使是春節檔接近尾聲的后兩日,影城在排片上依然達到了33場左右,相當于之前周五新片上映的場次。
在票房產出上,影城經理告訴娛樂資本論,在單片定價比平日里高10-15元,達到45元的情況下,春節檔前3日的票房產出都破了10萬,相當于平日的一個月。
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影院供給提升,需求得到滿足,疊加春節假期的人口遷移因素,三、四線城市成為“春節檔”票房的主要來源。而一線城市的影城則是另一番景象。
南方一城市某影院經理在大年初一統計了整個片區競爭對手的數據后竟然發現,在當天全國票房同比增長20%的背景下,所在片區的多家影院同比去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幅,跌幅最高的竟然超過了50%。
2015-2016年度各級城市票房占比
2017年1月,一二線城市票房占比在50%左右,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3%,三四五線城市票房占比為41%,相比去年增加6%;在春節檔首日,二線城市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6%,而三線城市、四線及以下城市觀影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1%、12%。
低價票補有卷土重來之勢,但并未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除了新增影院以外,在大年初一,也就是6部大片上映的第一天,票補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此前一片影院鎖場次的報道中,娛樂資本論拿到了《西游2》《乘風破浪》的兩份票補方案。
票補卷土重來之勢非常明顯。在春節檔幾部大片上映之前,預售成績都非常好,《西游2》甚至在上映前已拿下1.76億預售,中國影史預售最高票房。同時根據貓眼數據,大年初二預售票房也已達到1.6億。
在各大售票平臺上,除了8塊8和9塊9的低價票重回視野。小娛還關注到一個細節,《西游2》的宣發方還專門為預售破億制作了海報。要知道,票補撬動預售,帶動排片已經是自《心花路放》就開始的古老手法,而自從2016年國慶檔之后,第三方平臺的票補投入也不斷減少,更別提制作預售海報作為重要宣傳點了。
只可惜,春節期間市場下沉,網購比例本就沒有平日高,況且,今年的票補受到影片口碑兩級分化的限制,對票房的撬動作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
時代院線上述朋友向小娛透露,這次春節檔,觀眾對影片質量的反應特別快,《大鬧天竺》初三的時候票房已經不及首日一半了,而當初認為《乘風破浪》到初六初七返程高峰后才會靠一二線影城的產出逆襲,但從初三開始票房就逆襲了,比預計更早一些,《熊出沒3》也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觀眾越來越成熟,對影片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事實上,票補作用有限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幾部影片首映之后,口碑并沒有快速傳播開來,導致大年初一票房達到8億之后,第二天便跌至5.5億,隨后單日票房不斷下滑,呈現了一個高開低走的態勢。
以后,再想靠低價票拉動觀眾進影院,可能沒那么容易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