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周黑鴨冠名武漢地鐵2號線江漢路站的圖片在微博上引起熱議,一天時間,近3萬人次參與討論。記者探訪發現,“周黑鴨 江漢路”的站名已經出現在地鐵2號線江漢路站內多處。據了解,去年12月武漢地鐵2號線站點冠名權公開拍賣,江漢路站就確定了會被冠以“周黑鴨”,6年冠名權共價值500萬元。
地鐵業內人士表示,已經運營的線路中,成功冠名的車站都是非餐飲類行業,有珠寶行業、商場、醫療機構等。為何這些行業可以冠名,餐飲業卻要遭受口舌聲討?原因或在于兩個層面:一者,餐飲業不符合人們對城市陽春白雪特質的心里期待。餐飲行業創造的價值不少,但由于準入門檻低,市場參與者良莠不齊,小到街邊的小吃攤、大到高級餐廳酒店都在從事。所以以人為界定的心理標準衡量,餐飲業即便是服務業龍頭行業,依然缺乏一股“尊貴”的氣質,以此冠名就顯得城市過于小家子氣。二者,就“周黑鴨”本身而言,擱在“漢江路”之前,讀起來確實有點拗口。
于是乎,一些人揶揄:既然“周黑鴨”能冠名,“咸水鴨”似乎也可以。坦白說,這樣的類推是毫無道理的。首先,企業能否冠名必先經過一道道程序審核,在這方面,合格的城市管理者不會不考慮市民對所冠之名的接受度。“周黑鴨”作為武漢的一個知名品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宣傳城市特色上不啻為一張閃亮的名片。再者,一個城市的飲食文化乃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這是最能顯示地域特點的標識。
當然,不可否認,在冠名時,方便市民出行、方便旅者辨認路途,名字簡單易記自然最好。這是相關部門在拍賣冠名權之時就該考慮的問題。其實,一個城市拍賣地標冠名,應該以一套全方位的考核標準來審查冠名企業。除卻一些實在令人難以接受的行業,其他行業應該都有參與的資格,在這個大的范圍之下,如何反映城市文化特色、人文風貌則應成為一項重要指標。從這一點來講,“周黑鴨”不見得就那么不堪入眼,傷不了市民的感情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