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產業主動升級迎“春天”
2012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8278萬輛,電動自行車1624萬輛,而作為我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的天津自行車產量達到了3505萬輛。
第十三屆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日前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落下帷幕。記者在展會上發現,600多家參展企業紛紛推出了最新產品,展示了自行車產業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發展態勢。
自行車“變身”
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是我國自行車行業年度盛會之—,眾多參展商紛紛推出新品。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工藝是展品共同的“賣點”,山地越野、公路競賽、巡邏警用、騎行旅游等多種用途更是花樣繁多。
記者走進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的N2展廳,一輛輛樣式奇特的電動車受到參觀者的喜愛。在愛瑪電動車的展臺內,電動自行車配裝了警報、警燈,變身成為警務巡邏車。在旁邊,另一款電動自行車已經包起了擋泥板,車燈外也包起了防撞罩,車架上裝起了避震,變身成為“越野車”。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電動自行車作為普遍代步工具已進入千家萬戶,市場也逐步飽和,目前正向警務巡邏、山地出行、運動時尚等領域發展。
產業升級出效益
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1992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廠商,擁有富士達、丸石、美利達等多個品牌,年產自行車1100萬輛。在本屆展會上,他們重點推出了以碳纖維為材料的新款自行車,售價在萬元以上。
“市場在改變,消費者口味也在改變,光有規模沒法生存,推陳出新,產業升級企業才能做大做強。一輛碳纖維車的利潤,能達到20%以上,相當于兩三輛普通車,而且銷量也越來越好。”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學權告訴記者。
2012年,天津富士達新建的我國北方最大的自行車碳纖維生產線在津投產,整車年產量超過10萬套,零件超100萬組。同時,天津富士達也完成了對日本百年老品牌“丸石”的收購。津產“丸石”正在通過設在日本的銷售網絡,投放到歐美市場。隨著新款自行車比重的不斷提升,天津富士達的利潤同比增長了28%。
“輕精巧高”是方向
過去10年,我國自行車和電動車產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從2011年開始漲幅趨緩,自行車產業和電動車產業雙雙進入調整期。
“2012年是巨變的一年,兼并重組量很大。產量前十位的企業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企業如何做大做強,只有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總結在車上就是‘輕精巧高’。”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龔孝燕告訴記者。
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一直倡導產業持續、有序發展,并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促進自行車產業整體升級。2012年,協會在天津武清成立了生產力促進公司,同時成立了實驗工廠,專門從事整車設計,把新材料、新技術通過融合轉變為新產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