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市場有望延續8月份以來的震蕩格局,上下空間均較為有限。
首先,市場政策面將在9月份處于相對的真空期狀態,作為向來以“政策市”著稱的A股自然也就難有大風大浪出現。另一方面,8月份匯豐中國PMI制造業初值為50.1%,創下4個月以來最高水平,表明制造業已開始擴張,也緩解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穩增長政策已經初見成效。中國經濟季度增長已經止跌,盡管季度GDP回升的力度并不強,但中國經濟向上的拐點已經出現,這樣也制約了A股市場的下跌空間,并給這輪弱反彈提供了契機。相信下半年隨著經濟進一步止跌企穩,“穩增長”舉措進一步落實到位,下半年保證經濟增長目標的難度應該不大,而這些均對9月份市場維持強勢震蕩格局起到積極作用。
其次,市場資金面短期內仍然相對偏緊,從而將制約大盤反彈高度,但央行繼續充當“奶媽”的行為,又會挑動市場的投資信心。隨著美國經濟進一步復蘇,美聯儲退出QE意愿進一步明顯,成為新興市場一大隱憂。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外幣存貸款三年來首次雙雙負增長,分別下降187億美元和165億美元,熱錢流出跡象已較為明顯,而8月份也近進一步加劇撤離新興市場。與此同時,交易結算資金過去四周流入非常有限,分別為-52億元、139億元、31億元和-79億元,累計凈流入僅39億元;以及國債期貨或將于近期推出,也將進一步分流A股市場資金;甚至市場還面臨IPO重啟、再融資、創業板原始股東大規模解禁及其減持套現的多方壓力。所幸的是,針對以上多重壓力,央行也正持續不斷的以逆回購的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沖淡了市場因資金面過度緊缺而持續下行的壓力,導致7、8月有所企穩反彈。相信央行在9月份還將繼續充當“奶媽”,以便為大盤托底。
第三,全球資本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將影響9月份難以呈現大漲格局,維持現有的震蕩趨勢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敘利亞問題可能還會在9月份再度提及,或將影響全球資本市場,A股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同時,9月美國退出QE是大概率事件,印度、印尼、泰國等亞太國家市場將面臨一定資金壓力,亞洲金融風暴再度來襲的概率正在增大,將對9月行情構成壓力。
因此,鑒于政策面的平靜,全球資本市場存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大盤在9月份主要維持震蕩格局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多空雙方繼續在相對的底部區域進行勢均力敵的抗衡。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短期市場的投資熱點具備一定延續性,市場的賺錢效應相對較強,建議投資者繼續采取“輕大盤,重個股”的投資策略。重點關注信息消費、互聯網、寬帶中國、自貿區輪動等具有高成長性的相關個股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