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相關部委相繼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關于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使得“節能與新能源”成為汽車行業年度關鍵詞。與此同時,汽車業繼續在兼并重組中探索汽車強國之路。2013年,中國汽車業在調整中前行。
政策出新意 新能源汽車前景可期
2013年9月中旬,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明確2013-2015年將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并推出財政補貼支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具體政策。這標志著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啟動。
據了解,為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在該工程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中國將成為全球電動汽車最重要和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新一輪國家支持政策的啟動將激發企業技術創新和地方推動市場的積極性。
根據《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發布的補助標準,對于純電動乘用車,每輛補助3.5萬-6萬元不等;對于純電續駛里程5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補助3.5萬元;對于純電動客車,每輛補助標準為30萬-50萬元。同時,將對純電動專用車按電池容量每千瓦補貼2000元,每輛補貼總額不超過15萬元。此外,對于燃料電池乘用車,每輛補助20萬元;對于燃料電池商用車,每輛補助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首次推出“退坡機制”,即“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將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分別下降10%和20%;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
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補貼的作用是引導市場及相關資源的整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最終還是要靠市場。結合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3-2015年的期限,也意味著這很可能是“十二五”時期的最后一輪補貼,將有助于調動汽車企業研發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促進行業的理性發展。
2013年11月底,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進行了審核評估,公布了《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28個城市或區域入選。其中,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外,還包括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和廣東等省城市群。
《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的公布,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進入實質性階段。《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公布后,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對入圍城市給予支持,資金主要用于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補貼門檻提高促節能環保
2013年9月底,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為推進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治理,報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決定從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新定的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政策,即對消費者購買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繼續給予一次性3000元定額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者。
知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表示,此次節能環保汽車補貼新政重在“環保”,而且主要是對汽車企業在節油技術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此來降低燃油消耗,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據了解,上一輪補貼政策已于2013年9月30日結束。相比之下,節能環保汽車補貼新政對車輛的節能、環保程度要求更高。《關于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要求,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將根據乘用車座位排數和整車整備質量(汽車自重)給予不同的油耗限制,但最高百公里油耗不得超過5.9升。而按照以前的政策,每百公里油耗在6.3升以下的汽車就能享受到每輛3000元的節能補貼。
賈新光表示,從通知的名稱上看,降低能耗以及環境污染成為節能環保汽車補貼新政的惟一而且是全部的目的與重心。
兼并重組仍是業界熱點
回顧2013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兼并重組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一年,東風汽車出資入股福汽集團,昌河汽車脫離長安汽車。
2013年5月底,東風汽車和福建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東風汽車出資入股福汽集團,拖延多年的福汽集團重組案終于塵埃落定。根據協議,東風汽車將集聚集團資源,在乘用車、商用車、動力總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方面支持福建汽車產業發展,而福建省政府將為汽車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全力支持東風汽車在福建的發展,共同加快和促進福建省100萬輛汽車產銷規模的實現。
專家表示,成功的兼并重組需要以大集團為核心,并依托其研發平臺、管理平臺、文化平臺,以及經營模式、管理模式、文化模式,發揮整合能力,這是確保兼并重組成功的必要條件和根本手段。
近年來,國內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長安集團對昌河汽車的整合一路坎坷。兼并重組后,雖然長安集團對昌河汽車在采購供應鏈方面進行了整合,但是在產品規劃、共同研發、渠道整合等多個方面沒能及時跟進,發揮真正使雙方受益的協同效應。2013年7月,江西省政府表示支持昌河汽車進行兼并重組,標志著昌河汽車脫離長安汽車正式“獨立”。
知名汽車評論員表示,提高產業集中度、發揮企業規模優勢,是汽車行業兼并重組的初衷,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但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兼并重組的關鍵,是地方政府與企業觀念的轉變。只有放開心態,本著對企業負責任、實現長遠發展的目的進行兼并重組,才可能產生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