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農產品價格低迷的一年,也是最“不安全”的一年。2014年糧食安全仍是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內容,目前文件已經印發至廳局級。據一位看到文件的官員透露,文件主題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
近日,記者從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獲悉,未來中國計劃積極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局長宗錦耀表示,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爭取實現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15%以上的增長目標,力爭到2020年加速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由總量擴張向轉型升級、由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由分散無序向集聚發展的“三個轉變”。
利好刺激 涉農企業逆勢走高
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2013年12月以來,滬深兩市農產品加工概念逆勢走強,農業板塊個股漲幅居前,量子高科300149、大北農002385、西王食品000639、正邦股份002157等個股一度漲逾4%。
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指出,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成為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農產品加工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實現“四化同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已發展成為產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廣、帶動作用強的朝陽產業,2013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達到7萬多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萬億元,利潤超過1.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6%。
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剛剛印發的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推進以設施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主產區大宗農產品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等,這些都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稅負重、融資難成為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的瓶頸之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占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為此,2013年12月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三局正式聯合啟動了農產品加工業重點項目,計劃在北京等12個省市及黑龍江、廣東農墾,優選一批農產品加工重點項目給予大額、長期融資支持,解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融資困難,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龍頭企業迎來并購機會
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基地,在加工轉化、多重增值、打造品牌、開拓市場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宗錦耀指出,今后一個時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各級農業部門需要著力在初加工能力、精深加工能力、副產物綜合利用能力、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集中區輻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等方面實現“六個重大提升”。著眼于品牌培育,在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競爭能力上實現重大提升。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和信息化,引導企業強化質量管理,培育一批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范圍廣的知名品牌,培育和保護一批“中華老字號”。
記者從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了解到,在各項利好政策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方主管部門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2013年,湖南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410億元,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的60%,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405家,比2009年的228家增加近一倍;安徽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6432.4億元,同比增長16.6%,預計全年可達7000億元。
宗錦耀指出,中國改革的全面深化將進一步消除體制束縛和政策障礙,特別是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提出推進土地、戶籍和補貼制度改革,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這對于農產品加工業吸引工商資本、建設原料基地、解決融資難、用地難等問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