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線材制品行業處于最為困難的時期,也是行業轉方式、調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只要線材制品企業不斷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圍繞成本、質量、市場、服務實現精細化管理,加強行業協會的宏觀協調服務作用,必將渡過難關,實現由大變強與可持續發展。”近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朝建在談到我國線材制品業時這樣表示。
建設、交通等是未來線材消費主力
線材制品行業正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快速增長。與輪胎工業、汽車制造業、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的橋梁和涵洞建設、礦山機械和船舶制造等相關的產品,如鋼簾線、PC制品、焊絲、彈簧鋼絲等,均以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倍左右的速度增長。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線材制品的生產大國、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但是,劉朝建表示,我國線材制品行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其一,多數品種產能過剩。初步計算國內線材產能過剩30%左右,優特鋼線材與普碳鋼線材生產能力都過剩。其二,專業化方向發展程度低。線材制品的專用品種少,消費檔次低,為下游用戶帶來不便。少數品種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比如合金冷鐓鋼、簾線鋼、不銹鋼線材等品種存在實物質量差。其三,企業分散、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生產效率低、整體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企業虧損。
劉朝建預測,我國優特鋼線材消費量與消費比例將穩定增長。第一,我國交通、市政建設與鐵路建設的大規模發展,將拉動預應力制品(PC鋼絲與鋼絞線)消費量的增長,并帶動82B、77B等高碳優質鋼線材消費量的增長;第二,汽車產量的持續增長,將拉動輪胎鋼簾線用鋼、合金彈簧鋼線材消費量的持續增長;第三,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將拉動合金鋼焊絲等產品消費量的持續增長;第四,建筑用鋼的消費升級,將使普通鋼線材的消費比例下降,拉動優質中高碳鋼消費量的持續增長。
相關政策凸顯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家針對鋼鐵行業出臺了相關政策,凸顯了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其中跟線材制品行業有關的有以下幾方面。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提出,要淘汰熱處理鉛浴爐,這或對線材制品新建或擴建項目產生影響。盡管在鋼簾線、胎圈鋼絲、高壓膠管鋼絲產品中成功使用了水浴熱處理技術,但其他線材產品依然使用鉛浴工藝,替代工藝技術還需繼續研究。
《鋼鐵企業節能設計規范》中提出要淘汰高能耗工藝和設備,廢水及廢氣力爭實現“零排放”;推廣使用變頻調速的直進式拉絲機、水箱拉絲機以及雙捻機,主要設備負荷率不低于70%;優先采用天然氣明火加熱爐,明確提出加熱爐和熱鍍鋅爐的余熱回收利用;水的循環率不小于85%。這要求企業應開發和采用節能型新工藝。
《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強調鋼鐵產業鏈的延伸和鋼材深加工。而線材制品正是鋼鐵線材的深加工領域,通過一系列的拉拔、熱處理、捻制和鍍層,提升了其附加值。對此,相關企業應該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和深加工。
立足節能、產品、協會層面促發展
目前,產能過剩已成為影響線材制品企業經濟效益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控制產能是形勢要求,控制產量是關鍵,要避免沒有效益的生產。線材制品行業應該全力遏制產能盲目擴張,通過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等措施,保持合適的產能。劉朝建稱,在此方面,企業需要提高集中度,控制產能,避免惡性競爭。
推廣環保、節能技術,實現清潔化生產。線材制品企業要大力推廣使用環保節能措施,包括現代化表面處理、廢酸回收、高效加熱爐、固廢綜合利用、廢水回收利用、高效電機利用等節能環保技術,實現節能環保,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優化產品結構,推進品牌建設。伴隨我國建筑、機械制造等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品結構調整將代替規模擴張成為相關行業發展的主流。線材制品企業要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及時優化品種結構,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增強企業的創收能力。
開拓消費市場,發展專用品種。建筑、運輸、機械、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對專用線材制品的消費需求呈持續增長趨勢。其中,建筑行業是提高中高碳線材制品消費量的主要行業,為此企業要繼續推動專用品種建設,更好地為下游服務,穩定市場,實現雙贏。
發揮制品協會宏觀協調與引導作用。協會可以強化市場服務,開拓新市場;推進鋼鐵企業與制品行業的產業鏈建設;推進企業淘汰落后與聯合重組;推動線材制品行業規范體系建設;推動行業公平競爭的制度建設;協議與政策監督落實;加強與政府的溝通,為制品行業爭取更多政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