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同時受益于原材料成本壓力緩解及產品結構提升,家電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同比有一定改善,經濟效益好于2012年同期。自2012年7月以來,中輕家電景氣指數持續在“穩定”區運行。2013年7月、8月、9月、10月的中輕家電景氣指數在96.9和98.4之間窄幅震蕩,呈基本持平態勢,略低于上半年各月份的家電景氣指數,整個家電行業呈現平穩發展態勢。
受益于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表現平穩以及節能惠民補貼政策的拉動,上半年家電企業整體表現良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漲幅,但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出,家電企業經營狀況略有下行,但幅度很小,影響不大。2013年10月份中輕家電指數為97.92。其中:10月份主營業務收入景氣指數為92.76,出口景氣指數96.34,資產景氣指數95.57,利潤景氣指數90.85。
2013年1~10月,家電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314.28億元,同比增長15.08%;同期完成利潤總額568.24億元,同比增長27.81%;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1%,同比增長0.55%。同期,虧損總額大幅上升,1~10月累計虧損額26.58億元,同比增長42.92%,虧損額較高的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河南等地,4個地區家電行業虧損額占全國家電行業總虧損額的73.67%。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全國家用電器行業累計完成出口額455.03億美元,同比增長8.49%,比上半年增速提高0.65個百分點,出口形勢不溫不火。同期國內家電產品需求不足,導致全國家電行業進口增速不到出口增速的一半,全國家電行業累計完成進口額26.07億美元,同比增長3.59%。
2013年的家電行業,以下熱點值得關注:一是新能效標準實施。國家為推動家電產品向更高節能水平升級,家電新能效標準已于10月1日起實行,包括平板電視、變頻空調、洗衣機、吸油煙機、熱泵熱水器等在內的5類家電實行新能效標準,各類家電的能效標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嚴格實行,以洗衣機為例,至少六成滾筒洗衣機產品將退市,但目前市場上“新”、“老”家電并存,目前看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對市場影響不大,但隨著過渡期的結束,新能效標準的實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是利潤增長顯著。今年國內主要白電企業的業績與往年相比有顯著不同。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2010年為例),一方面,2010年是大小企業一起增長,而2013年是大企業的增長擠占了小企業的空間;另一方面,2010年是營收和利潤同步增長,而2013年則表現為營收增長幅度不大,利潤保持快速增長。隨著政策的陸續退出和市場增速的放緩,一些中小品牌開始逐漸消失。2013年最明顯的特點是營收增長幅度有限,但是利潤卻保持了較好增長。
三是家電智能化。家電企業技術更新換代慢(不包括黑電),但2013年家電產業最大的變化,是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例如“云空調”的出現,能實現遠程操控、診斷、個性化舒適定制等各種功能。智能冰箱則可以實現對食品數控管理。此外,洗衣機的智能化水平在2013年也有顯著提升。家電家居智能化已經成為行業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