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危機--簡介
敘利亞危機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于2011年1月26日開始并于3月15日升級,隨后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沖突。2011年3月,15名少年在學校墻壁上畫反政府的涂鴉,由此被抓,此舉引發了學生家長的示威游行,他們要求除了釋放學生外,還要求政府擴大民主、懲治腐敗。當地政府對此事件非常敏感,逮捕了一些反政府人士。騷亂愈演愈烈,民眾的反示威游行也不斷擴大。
敘利亞危機--事件起因
2011年3月,在達拉市,15名少年因為在學校墻上畫反政府內容的涂鴉而被逮捕。敘利亞抗議活動由此開始。據了解,這些少年不僅被毆打,其中一些人還被掀掉了手指甲。他們的母親被強奸、恐嚇。抗議活動很快從達拉蔓延到了整個國家,演變成了阿拉伯世界最暴力的一次動亂,僅次于利比亞內戰。超過2200敘利亞人被殺,數千人被逮捕并遭到政府的殘酷鎮壓。
敘利亞危機--發展進程
2011年4月
敘利亞南部德拉市、大馬士革農村省、北部拉塔基亞市和霍姆斯市等省爆發大規模抗議游行示威活動,造成至少20死亡。在拉塔基亞市、巴尼亞斯市、大馬士革農村省城鎮的示威者要求擴大民主,懲治腐敗。敘利亞內政部稱德拉市的警察用催淚彈驅散了武裝人員。
2011年5月
敘利亞政府在全國范圍展開的抓捕行動仍在繼續。軍隊在坦克的掩護下進入這些抗議中心城市及周邊鄉鎮。從3月中旬敘利亞爆發騷亂以來,已造成800人死亡,8000多人被捕。2012年2月
敘利亞內政部長宣布,敘新憲法草案以89.4%的支持率獲得通過。根據草案內容,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7年,只能連任一次。按此規定,巴沙爾的任期將到2014年結束。
2012年5月
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胡拉鎮民區日前遭大屠殺,死亡人數已升至108人,包括49名兒童。據了解,聯合國安理會已于27日譴責此次血腥屠殺。不過,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均否認是自己所為,并指責對方制造屠殺事件。有人權組織聲稱,在敘利亞哈馬鎮,有33人再遭屠殺,包括7名兒童。
2012年7月
位于首都大馬士革的敘利亞國家安全總部當天上午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敘國防部長拉杰哈遇襲身亡。敘利亞政府18日任命法赫德·賈西姆·弗拉杰將軍為新任國防部長。[6]2012年8月6日
敘利亞總理希賈卜叛逃加入反對派組織,成為目前為止敘利亞政府變節的最高級別官員。其發言人稱希賈卜叛逃是為了抵抗巴沙爾政權對敘利亞人民發動的“種族屠殺”罪行。
2013年3月
俄外交部譴責敘利亞武裝分子在戈蘭高地附近綁架聯合國維和人員,并呼吁遵守1974年關于該地區停戰協議的條款。俄外交部網站發布的消息中指出,“俄羅斯強烈譴責綁架維和人員,要求盡快無條件釋放人質。各方應充分遵守‘1974年5月31日協議'條款,不允許違反停戰協議以及戈蘭高地軍事隔離區制度”。此外,俄外交部消息中還指出,俄方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戈蘭高地維和部隊安全。
2013年3月19日
有關使用化學武器的稱,“恐怖分子”(指敘反對派武裝)在阿勒頗省阿薩爾鎮發射了攜帶毒氣彈頭的火箭彈,造成25人死亡,86人受傷。中還配上受害者的照片。西方媒體分析說,照片并沒有標明這些人遭到化學武器攻擊,也沒有皮膚受灼傷或者被隔離的跡象。當天,敘利亞外
交部給聯合國的信中說,反對派“納斯拉陣線”和其他與“基地”有關的團伙控制了阿勒頗的部分工廠,這些工廠中存有有毒氯氣,此前“基地”組織也威脅要使用化學武器。印度zee新聞網20日稱,兩年來這是第一次聽說化學武器導致敘利亞人傷亡。
敘反對派指揮官卡西姆隨即回擊,指責巴沙爾才是攻擊兇手。反對派在阿勒頗的軍事指揮官阿卜杜爾·賈巴爾自稱看到了整個襲擊過程。他表示,是政府戰機從空中發動的襲擊,爆炸產生了令人窒息的氣體,一些受害者在反對派的醫院里救治。
2013年4月29日
敘利亞總理哈勒吉的車隊在大馬士革遭遇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8人死亡,多人受傷,敘官方媒體稱哈勒吉本人躲過暗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對這一
襲擊事件表示譴責。
2013年8月27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將與盟國一起公布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新證據。敘利亞外長8月27日強硬回擊美國軍事打擊的傳言,他說,一旦遭到打擊,敘政府軍會給西方一個“驚訝”。
敘利亞危機--各方反應
反對向敘政府施壓的國家
作為敘利亞政府的盟友,伊朗官方起初把示威運動稱為“外國勢力制造的陰謀”,后來總統內賈德于2011年10月23日表態強烈批評敘政府針對本國民眾的“殺戮和屠殺”,伊朗政府提供軍事和情報援助暗中協助敘利亞政府以加強對反對派的鎮壓。
俄羅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決反對外國干預敘利亞內部事務,俄中兩國還分別于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和2012年7月19日的安理會上三次否決了向敘政府施壓的決議草案。
支持反對派的國家與組織
阿拉伯聯盟、歐盟、伊斯蘭會議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以及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都譴責敘政府的暴力行徑并敦促敘當局進行符合民意的改革。
歐盟于2011年5月份開始對敘采取經濟制裁。2011年8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以及歐盟等西方多國領導人發表聲明一致要求巴沙爾下臺。阿盟自2011年11月16日開始中止了敘利亞的代表資格;11月27日,阿盟開始經濟制裁敘利亞政府。2011年11月2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調查委員會根據所收集的證據得出的報告稱:敘安全部隊在全國各地持續嚴重有系統地鎮壓和平示威者的行為已構成危害人類罪。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以133個國家投票贊成,中國、俄羅斯、朝鮮和古巴等11個國家投票反對,43個國家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譴責敘利亞政府持續使用武力鎮壓示威民眾的決議。2012年7月23日,阿盟宣布斷絕與敘利亞當局的一切外交聯系,并呼吁敘境內外反對派、自由軍及各有影響力政治派別立即組建過渡政府。
2012年2月12日,基地組織(已故最為知名的領導人為奧薩瑪·賓·拉登),首領艾曼·扎瓦希里(基地組織信仰基于沙特王室崇奉的遜尼派瓦哈比教派推行的原教旨主義)發布錄象視頻表示:他譴責阿薩德政府迫害人民,他聲援敘反對派,支持他們推翻阿薩德政權,并且所有的穆斯林都應該支持敘反對派,他呼吁敘利亞人要靠自己而不是借助西方或阿拉伯國家政府的力量來實現他們的目標。約旦的穆斯林兄弟會呼吁所有穆斯林支持反抗阿薩德政權的圣戰。2月24日,哈馬斯領導人表示他們不再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他們支持武裝反抗敘當局。
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在多次舉行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上被部分歐美國家與部分阿拉伯國家承認為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敘當局得到了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利比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大多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
2013年8月29日,英國國會下議院投票否決了政府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的動議。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國會反對向敘利亞動武,政府將“采取相應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