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新技術的追求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企業在投資行為中往往有追求高新技術的沖動,以保持自己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但是,一旦對高新技術的把握不當,反而會成為顛覆整個投資行為的主因。
一般而言,擁有成熟的技術是所有投資者投資的前提,問題是,技術能否保證成熟?一些投資者相信“只要有錢,不怕買不來技術”,目前的市場情況也確實如此,但問題又來了,買來技術真能用嗎?
與技術陷阱類似的是投資中的人才陷阱,都是新進入一個行業的投資者特別容易踏進的陷阱。這類陷阱有一個共同特征:為企業經營所必備,容易從市場獲得所以投資者不重視,但評判是否合適卻非常困難,往往成為新投資項目成敗的關鍵。
在資本時代,企業對高新技術和高精尖人才的追求幾近瘋狂,魂牽夢縈的都是能擁有別人無法替代的技術,有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沒有留意到,技術和人才作為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兩大法寶,在為投資者贏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常使大量優秀的項目消弭于無形。
要避免技術和人才陷阱,投資者應努力做到:
1、進入新領域優先考慮熟悉產業的相關行業,盡量不要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2、對還處于實驗階段的新技術,必須進行由小試到中試再到小規模的投產試驗;
3、對專家、顧問不能盲從,信任他們,但要驗證;
4、技術和人才的投資以適應企業規模和投資能力、適應目標市場需求為主要標準,過高或過低的技術、人才要求并不適當;
5、對進入新行業的投資者而言,判斷人才是否合適的標準是:一看其是否有相當的從業經驗,二看其在該企業及行業內的口碑,三看其歷史業績,最后,還要看其個人稟性是否與本企業文化相融合。對技術是否合適的判斷標準與此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