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不理解,自己企業這么好,風投他們聽了看了怎么都沒有反應?我們把企業看成我們的產品,這個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變得更有價值,我們才能轉手賣掉他獲得價值。那么,企業上市前要不要私募介入?私募到底能帶給你什么?為什么向私募推薦自己的企業,對方無動于衷?而在私募的眼里,你的企業持續高增長的機會又在哪里?
傳統行業為什么要和私募“談戀愛”?
從私人企業變成一個公眾的上市公司,你的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還存在很多限制。在這之前,私募中小企業融資的介入則更像在和你談戀愛。
第一步檢驗你的商業模式,過去的成功代表你選對了商業的時機賺到了錢。但這不能代表你未來還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很可能現在的模式會成為未來你失敗的原因。所以在這場戀愛中,私募會與你探討總結在過去生意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可復制的、可持續的模式,并找出哪些是特定商業周期里可以預計的東西。
所謂的商業模式就是你這個公司存在的基礎是什么,你能為客戶提供哪些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是服務,然后你因為這個產品或者是服務賺到哪些人的錢。過去生意做得很成功,但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特別是需要總結,特別是傳統行業。
根據你存在的短板,以及在行業發展趨勢中,未來的壓力會給你怎樣的定位,制定一個未來的發展戰略或者是規劃,這在上市之前是必要的。如果你有多元的業務,有的業務長遠來講沒有什么發展前途,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卻對企業有支持,那么就需要你制定管理資源的規劃。你的資源管理都是有限度的,到底如何去分配管理、資金等資源,逐步加重投放到你未來重點發展的業務上,這就是不同業務之間的管理模式。
我們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以及一家私營企業最后如何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是一個健康的上市公司,我們有很多的經驗。很多企業家會發現跟私募投資人接觸太晚了,因為過去不懂,沒有盡早把公司結構理清,等到快要上市了,這時候的代價就非常昂貴。
除了錢,你還要私募給你什么?
我們除了錢以外,還能帶給你很多價值,即所謂的增值服務。投資者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的企業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可能沒有時間也很難獲得一個全面的角度,來審視你的業務,包括你的團隊。
都說投資人很挑剔,是的!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的做法,我們會問你為什么這樣做?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第一反應是這么做的效果很好,也不需要投資太大,有很好的毛利。那我們就要接著問你,這個毛利能維持嗎?如果多加一點市場渠道的投入,會不會把你的競爭優勢鞏固得更好?
我們要看的是你的企業三五年內的價值,是不是值得投資?而不是僅看眼前。然而,這些角度企業家往往很難看得這么深入。我們不是來給你搗亂的,但我們這樣的工作方式,有些企業家不太理解,而有些企業家非常歡迎 。不 管你 跟 我這 場 戀愛會不會走到婚姻,但是對企業的幫助卻會非常大。
你在我們這里拿錢,我這個錢是用來建立我們跟你的中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我們的關系變成利益共同體。私募投資人一旦進入你的企業之后,最快退出也需要三年,慢的需要五六年,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必須跟你共同把企業做得很健康,把價值釋放出來,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好的收益。
有一些私募基金是看你明年能上市,最晚后年能上市,他進來賺一點快錢,這種情況對你的幫助就有限了。這個選擇取決你要什么,你先想清楚你選擇私募投資者,除了錢以外最需要什么,然后回頭去考察我們,像我們考察你一樣。
風投為什么不找你?
有很多企業主動去找風投,風投確實不感興趣,跟你談十分鐘就覺得沒戲。而另一方面,風投們卻整天請別的企業主吃飯,希望對方能夠接受風投的錢,這里面有一個角度的問題。
很多企業不理解,自己企業這么好,風投他們聽了看了怎么都沒有反應?我們把企業看成我們的產品,這個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變得更有價值,我們才能轉手賣掉他獲得價值。
在這當中,有個因素是我們比較看中的,那就是管理團隊,即所謂人的因素。尤其在一些新興行業、消費者行業、IT或者是技術的行業等一些經濟領域,這些團隊基本上決定了80%的成功率。一些成立時間非常短的公司,在行業里面也有非常好的經驗,在三五年創造了很多奇跡,是很多企業家努力二三十年都沒有辦法達到的。你看到很多成功的中小企業融資,企業規模很小也不掙什么錢,團隊的背景非常漂亮,拿到上億美元的投資,三五年就真的成了行業的領袖。往往是核心團隊的能力,人的得分非常高,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在傳統行業,企業家的風格相對會保守穩健,傳統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也是一個穩健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一些硬性的規律,很難快速地超越,這就決定了我們要以比較務實的角度去看待他們,把他們去跟同行比。就像我們看農業,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商業成熟度相對比較弱,但是只要你在這個行業里面是最好的,這個行業的機會更多會被你把握,你得到風投青睞的機會就更多。
你有“秘密武器”嗎?
商業模式始終是跳不開的重要話題。如果商業模式經常變,說明你的企業不成熟,你這個企業往往不可能做大。你要堅持你的東西,當你遇到困難,要學會選擇有彈性的躲避和調整,這點也是非常關鍵的。在不同的細分行業,尤其是電子行業,競爭非常的激烈,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定力就很難成功。你老是跟著別人后面學,今年一變明年一變,后來會發現你就是追隨的受害者。
如果你想賺長遠的利潤,在同行中要爭取更高利潤水平,更持續地高水平成長,那你一定有“秘密武器”,這個武器往往會體現在技術上。但是中國公司大多數只是一些技術應用的開發,這很容易遭遇模仿和抄襲。即便這樣,如果你能結合你的產品和渠道模式,將其巧妙組合在一起,在加上特定的行業在特定的階段,往往就保住了機遇,再通過三五年的發展和固化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那么你的對手也很難將你打敗!所謂的競爭力,即是你吸引人才的能力非常強,行業頂尖的人都愿意來跟你一起干,在客戶渠道方面,你又比對手超出一大截等等。
中國存在非常復雜的市場結構,造成了很多產業鏈的某一個節點上會有問題存在,而且一直沒有被解決。有的是技術問題,有的是客戶服務方式的問題,如果你把這個問題很好地解決,往往也能獲得機會。像過去有些行業是被國有企業所控制的資源,效率低,產業價值鏈存在服務的缺失,后來民營企業在這一塊成為主流的力量,這樣的機會在未來仍然存在。在中國的經濟快速轉型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市場隨之擴大,或者使尚待解決的問題得以解決,從這個角度看也能找到你的機會!有的人在抱怨,而有的人則抓住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