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漲令”就是政府強制要求某一商品的均價必須是"零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絕對不可以出現"正增長"。據悉,深圳國土部門已出臺“限漲令”,明確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盤,成交均價必須實現月度環比零增長。針對媒體關于深圳出臺“限漲令”的報道,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明確表示,深圳市并未出臺新的“限漲令”政策,而是在近期房價出現異動的情況下,深圳市兩年來已實行的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的調控機制及時發揮了作用。
簡介
“限漲令”就是政府強制要求某一商品的均價必須是"零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絕對不可以出現"正增長"。
拒絕網簽
“我們收到通知后,緊急開會進行研究,商討對策。”一位深圳本地開發商表示,預計這一政策將對新項目獲取預售證,及在售項目合同備案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對接下來各項目的推盤節奏、推售產品結構也將產生較大影響。
該限漲令幾乎沒有留給深圳開發商反應時間,多家開發商對深圳新浪樂居表示,政策已經開始執行,一些成交價格較高的單位,被國土部門拒絕網簽而退回。一位業內人士發布微博稱:“國土系統不給網簽和打印合同,深圳大量超出限價的一手房面臨進退兩難!據了解,部分開發商手中積壓大量“超值房”無法打印合同,悲催!難道要開發商將多余的房款退還給購房者?”
寶安一家開發商透露:“我們在政策出臺之前,成交了一些高價單位,沒有及時網簽備案的,現在已經網簽不了了,涉及金額數千萬。”
深圳出臺房價限漲令
2013年3月,深圳市國土部門出臺樓市“限漲令”,明確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盤,成交均價必須實現月度環比零增長,并已開始執行。
明確辟謠
針對媒體關于深圳出臺“限漲令”的報道,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明確表示,深圳市并未出臺新的“限漲令”政策,而是在房價出現異動的情況下,深圳市兩年來已實行的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的調控機制及時發揮了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7號),明確要求“2013年起,各地區要提高商品房預售門檻,強化商品房預售許可管理,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穩步推進商品房預售制度改革。繼續嚴格執行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一房一價規定,嚴格按照申報價格對外銷售。對預售方案報價過高且不接受城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指導,或沒有實行預售資金監管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
自進入2013年以來,深圳市多個高價位樓盤上市或即將上市,為避免全市房價過快上漲,深圳市嚴格落實“國五條”細則的規定,沿用兩年來的做法,運用調控機制,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執行關于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一房一價等規定。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一方面強化預售許可管理,引導開發企業理性定價;另一方面,要求開發企業嚴格按照經價格部門備案的銷售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對其超過備案價格銷售的,房地產信息系統會自動提醒企業調整售價,以符合備案價格的要求。通過該方式避免了部分樓盤價格過快上漲以及因結構性差異導致的價格波動而影響購房者預期。
下一步,深圳市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原則,結合本市實際,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文件要求盡快研究制定并公布深圳市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同時,綜合采取財稅、金融、土地、市場監管等聯動措施,繼續執行限購政策,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確保房地產宏觀調控各項目標的實現,促進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限漲令能否抑制房價上漲
深圳之所以出臺這么個“狠招”,可能是因為深圳之前的房價漲得太快太顯眼。1月份,一線城市房價出現大幅增長,北上廣深四城環比漲幅均突破1%,深圳最高達到2.2%。日前,有研究機構公布的全國十大城市2月數據中,深圳、廣州漲幅均超2%,領漲全國。深圳曾經制定過房價控制目標,房價指數的漲幅低于全市本年度GDP和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根據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深圳房價的漲勢,深圳可能覺得“新國五條”仍難控制目前房價,遂出臺了“限漲令”這么厲害的一手。
那么,“限漲令”有沒有用呢?到目前為止,看來還是有用的。深圳“限漲令”已經開始執行,一些成交價格較高的單位,被國土部門拒絕網簽而退回;而在之前已經交易成功但未及時網簽備案且房價高于“限漲令”的購房合同,據說一家大的開發商就涉及金額數千萬元,開發商們正在為是否退錢而傷腦筋。
但“限漲令”限制房價上漲的影響多半只是一時的。資金實力雄厚的開發商,多半會慢慢出牌慢慢銷售。這樣客觀上減少了供應,迫使那些需求最迫切的供需一方面網簽價格符合“限漲令”要求,但私下里購房者另需給一筆費用。事實上抬高了潛在的房價。
如果說“新國五條”一旦嚴格執行賣房征稅20%,那么原來“量價齊升”的二手房市場將會變得有行無市,那么“限漲令”下的新房市場也會變得死氣沉沉。
樓市也是商品市場,其價格按照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行政干預雖可以對商品價格起作用,但其作用多半是一時的,不可能改變市場中根本的供求關系。限購令是迄今為止最有成效的樓市行政干預手段,但這種手段恐怕難以長久持續下去,因為這違背了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那么,更何況這“限漲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