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9月13日訊 伴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形勢逐漸回升,在大連舉行的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式劃上了句號。在9月11日—9月13日為期3天的時間里,與會的來自90余個國家的1600名嘉賓就中國經濟未來和世界經濟復蘇進行了充分地交流和辯論。
與往年不同的是,由于兩個月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舉行,并有可能推出新的改革藍圖,今年參會的嘉賓們尤其關注中國政府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大幕究竟從何處著手?未來的價值取向究竟是什么?
總理演講透露對經濟增長信心
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出現了下降,已經降到7.5%左右,但是近期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宏觀經濟局勢已經企穩并且開始回升。關于下半年走勢如何判斷,也成為今年達沃斯參會嘉賓討論的重點。
而往年,中國政府總理都是在開幕式當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做演講和討論,但是今年,李克強總理單獨舉行了一個和與會嘉賓的見面會,此舉顯然是有意和企業家等群體充分溝通新政府的施政方針和政策取舍背后的考量,也是為了增強業界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在第二天的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更是充分闡述了中國政府對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態勢的判斷和應對措施,并表示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李克強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對中國經濟也有不少議論,有擔心會不會出現一些國家曾經遇到過的增長過緩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硬著陸”。我想告訴大家,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是平穩的。”
中國政府總理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堅信,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主要任務一定會實現。”這個表態也得到了參加達沃斯論壇嘉賓的認同。
比如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就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形勢趨穩,經濟平穩運行,基本面穩健,走勢向好。經濟學家樊綱也表示,下半年會穩定企穩回升,但是不會進下一個過熱,明年也是大概同樣的趨勢,一個穩定增長的趨勢,七到八之間。
江蘇遠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蔣錫培也對網易財經表示,從下半年來看,企業家的信心已經有所恢復,整體的市場也在轉好,相信未來應該說還有很多很多的機會,(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還是存在的。
金融業改革后下一個會是誰?
本屆論壇上,由于最近幾個月來經歷了錢荒和“烏龍指”等多次事故和貸款利率放開等政策變動,中國金融業成為被討論話題最多的領域之一,各方對之未來發展的判斷也基本一致,即加快金融資本領域的市場化改革。
李克強總理也表示,中國下一步要推進的金融體制改革,關鍵還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取向,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匯率的市場化,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正像自然界有大樹,也有小草。企業界有跨國公司,也有小微企業。金融系統也應該既有生態的大循環,也有小循環,既有大銀行,也有小銀行,乃至有村鎮銀行”,李克強表示。
就像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的觀點,金融業改革已經基本上定型了,爭議相對不是很大,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逐步的開放,匯率進一步的開放,還有資產證券化,當然還有金融領域的整頓,不良資產整頓,金融的改革其實大勢已定。
那么下一個會是誰?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政府最近加大了經濟領域的犯罪查處力度,一方面是針對外資藥企、外資品牌奶粉等的涉嫌壟斷行為,另一方面則調查了國內企業中石油等壟斷巨頭的腐敗行為。
李稻葵認為,值得關注的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到底提到什么高度,有什么具體措施值得期待。按照業內專家的看法,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讓更多行業允許民資進入,帶動市場競爭,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恢復活力的重要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達沃斯論壇上,一場關于壟斷與非壟斷的爭論成為最熱鬧的一個瞬間。在9月12日舉行的“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的分論壇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抱怨稱,大家總是給我們扣“壟斷”的帽子,其實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競爭非常激烈,現在誰不用微信,微信才是壟斷。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反駁稱,李正茂是混淆了壟斷的正確含義,真正的壟斷是政府在某些行業不允許企業自由進入市場。幾大運營商之間不是競爭,而是混戰,中國移動就是壟斷。
改革必須厘清政府與市場之邊界
在具體改革政策上,由于今年以來企業經營普遍困難,在網易財經從達沃斯現場所作的調查問卷中,稅負太重成為眾多企業家的必選項。根據調查數據,目前企業的稅負情況有25.00%的企業家認為很重,50.00%的企業家認為稅負較重,21.05%的企業家認為稅負情況剛合適,還有3.95%的企業家認為稅負情況輕,沒有企業家認為稅負很輕。
由于兩個月后中共十八屆三種全會即將舉行,并有可能推出新的改革規劃和政策,今年夏季達沃斯參會的嘉賓們尤其關注中國政府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大局的設定。而相較于具體產業領域的政策措施,更多人士則認為,必須從價值取向上明確改革目標和原則。
天津港集團董事長于汝民對網易財經表示,下一步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價值取向問題,“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以至于外資企業,都在一個平等的市場條件下進行充分的競爭,這樣經濟就會充滿活力。”
李稻葵也表示,他個人最期待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時期改革的總體定位,到底市場跟政府是什么關系,市場跟政府的相互作用應該是怎樣定位,這是最最關鍵的,這件事情如果能夠定清楚的話,其他一些細節的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指出,政府的行為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中國的國情跟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不一樣,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中,是由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在推動。
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則指出,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利益集團,中國的利益集團最大的特殊性是在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權力集團體會到甜頭之后就不肯從市場經濟中退出,下一步改革要改革政府的利益,無異于與虎謀皮。
不過,劉勝軍也認為,“新一屆領導上來之后,確實改革給人的感覺勢能還是比較強的,氣場比較大,我們也看到一些積極的信號”所以在這種氣氛之下,確實對中央,或者對一些官僚集團實際上是形成了一個倒逼的壓力。